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一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Cc和Dd),它们均为不完全连锁。从基因组成看,这种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数目为( )
A.4 B.8 C.16 D.32
2.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1,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1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带有1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学研究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父本或母本
B.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状眼占1/3
C.该果蝇的致死突变基因来源于亲代中的父本
D.该果蝇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各不相同的配子
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因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或aabb的植株因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300 101 399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中( )
A.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2种
B.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
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7.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假设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
B.乙图和丙图所示个体分别自交,它们的后代均出现3种基因型
C.甲图与乙图所示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8种基因型
D.只有甲图所示个体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2020高一下·静海月考)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容易饲养,产生的后代多,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
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C.果蝇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D.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
9.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A.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 D.红眼雌果蝇
1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11.有关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
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
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
1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60 0 20 0
雄蝇 30 30 10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3.(2017高一下·北仑期中)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C.在后代中能表现出该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控制的性状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4.(2019高三上·丽水月考)已知果蝇控制体色与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则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为( )
A.2种,1:1 B.4种,1:1:1:1
C.4种,1:1:2:2 D.4种,1:1:3:3
1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蝇胚胎致死。先让一对雌、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2:1。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B.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型
C.若致死基因为E,则F1自由交配,F2中白眼果蝇占3/4
D.若致死基因为e,则F1自由交配,F2中都是红眼果蝇
16.(2018高三上·德化模拟)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二、综合题
17.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为无色。科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有色纯合品系,选育出了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无色纯合品系,且这三个无色纯合品系与该有色纯合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仅利用甲、乙、丙进行杂交实验确定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上述哪种情况,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
实验思路: 。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①。
若 ,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②。
若 ,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③。
18.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灰体、裂翅
黑檀体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灰体、直翅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正交与反交,若 ,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上述实验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中 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
三、实验题
19.摩尔根等人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这表明是 显性性状。
(2)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 定律。
(3)F2红眼果蝇中有雌蝇和雄蝇,而白眼果蝇全是雄蝇,可推测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可能只位于 染色体上。现有若干纯合的红眼雌、雄果蝇以及白眼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推测。实验设计思路:选择 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 则上述推测正确。
(4)已知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眼形和体色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现有一只雄果蝇,其相关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为了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让该雄果蝇与多只基因型为 或者 (只考虑二对基因)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后者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
20.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R、r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红眼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请回答:
灰身红眼 黑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白眼
♂ 3/15 1/15 3/15 1/15
♀ 5/15 2/15 0 0
(1)控制果蝇体色的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上表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则F1成活的果蝇共有 种基因型,让F1灰身白眼雄果蝇与黑身红眼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2)缺刻翅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的结果(用XN表示),其缺失片段较大,连同附近的R(r)基因一同缺失,染色体组成为XNXN和XNY的个体不能存活。果蝇的缺刻翅属于染色体 变异。图示杂交组合所得子代中,红眼:白眼=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Aa、Bb、Cc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均为不完全连锁遗传,根据配子的形成规律2n,n是等位基因对数,n=4,24=16。
故答案为:C。
【分析】该生物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种类为2n。
2.【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该带有1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有2条X染色体,在杂交实验中只能作母本,A错误;
B、该果蝇(X1BXb)与正常眼果蝇(XbY)杂交,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为X1BXb:XbXb:X1BY:XbY=1:1:1:1,其中X1BY的个体只有1条X染色体,且X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1会导致其死亡,因此后代中棒状眼占1/3,B正确;
C、若该果蝇的致死突变基因来自父本,则父亲基因型应为X1BY,但该基因型的个体不能存活,C错误;
D、该果蝇(X1BXb)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为X1B:Xb=1:1,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由题意可知,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1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父本染色体组成为XY,不含有基因1。故图中的果蝇必为雌果蝇,基因型为X1BXb。由此分析,继续进行答题。
3.【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基因型为A_B_为雌雄同株;aaB_为雄株;而A_bb或aabb则为雌株。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3:1: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A错误;AaBb×Aabb→A_Bb:aaBb:A_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B正确;aaBb×AaBb→AaB_:aaB_:Aabb:aabb=3:3: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3:2,C错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D错误。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育种工作者选用适合玉米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者aabb)=300:101:399≈3:1:4。对各选项的亲本进行分析后代的性别。
4.【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学生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在众多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雄蝇。用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的子一代均是红眼果蝇。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出现了白眼果蝇,且是雄性。于是摩尔根做出几种合理的假设,假设之一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接着用测交实验证明假设,于是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5.【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D、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则F1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 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让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AA、2Aa、1aa,则F2果蝇中正常翅与短翅数目比为3:1;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则F2果蝇中红眼:白眼=3:1;F2中表现型有2×3=6种,基因型有3×4=12种,A错误,D正确;
B、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方,故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B错误;
C、由逐对分析法可知,让F1雌雄果蝇个体交配,F2雌果蝇中纯合子AAXBXB与aaXBXB所占比例为1/2×1/4=1/8,杂合子所占比例为7/8,两者比例不相等,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亲本为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雌配子为aXB,雄配子为AXb或者AY,故F1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由此推测子二代基因型和性状。
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正确;
B、染色单体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C正确;
D、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非同源区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甲图所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A正确;乙图和丙图所示个体分别自交,它们的后代均出现3种基因型,B正确;甲图与乙图所示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3种基因型,C错误;只有甲图所示个体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分析】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自交是基因型一样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的方式。
8.【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果蝇容易饲养,产生的后代多,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A正确;
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果蝇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白眼雌性(XwXw)与野生型雄性(XWY)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XwY),红眼全部雌性(XWXw),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主要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度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问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答殖30代。
(3)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回答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
(4)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9.【答案】D
【知识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据图中细胞Ⅰ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则该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WY,其产生的精子为XW、Y;根据题意,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XWX )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wY),因此可确定精子a中含Y染色体,则可推知精子d为XW;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为XWX ,为红眼雌果蝇,D正确。
【分析】 由于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判断图中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BY,该果蝇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为XB和Y。a和b基因型一样,c和d基因型一样, 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 则a和b的基因型为Y,c和d基因型为XB。由此分析,进行答题。
10.【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由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都表现红眼,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根据子一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可推出,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正确;由于雌雄果蝇的性状表型比不等,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由此推测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白眼性状和性别有关,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推测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
11.【答案】A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①②均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正确;
B、③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故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基因型为A和a的配子数相等,即A雄配子:a雄配子=1:1,A雌配子:a雌配子=1:1,但雄配子数目一般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故C项错误;
D、子代中显性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3/4,而Aa个体占总子代总数的比例为1/2,因而在显性个体中Aa占2/3,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经过①和②的过程,产生配子。故为减数分裂的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中③过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
12.【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只分析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分析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直毛,而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答案为:A。
【分析】 在子代中,有灰身和黑身的雌蝇,有直毛雌蝇却无分叉毛雌蝇,说明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和性别有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13.【答案】D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时不分离,所以不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B不符合题意;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表达,C不符合题意;该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与交换定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D选项,要注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4.【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于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则亲代灰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Y,比例为1:2。因此,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为aXb:aY:AXb:AY=1:1:2:2。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15.【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若致死基因为E,则Fl雌蝇有2种基因型( XEXe和XeXe ),2种表现型,A错误;
B、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XEXE 和 XEXe),l种表现型,B错误;
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E,则成活果蝇的基因型有:XeXe、XEXe和Xe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 代果蝇随机交配, 代 XeXe、 XEXe和 XeY,则 代存活的个体中白眼性状占 ,C错误;
D、因为控制果蝇某性状的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e,则 代果蝇随机交配, 代雌果蝇只有2种基因型XEXE和XEXe,都是显性个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若致死基因为E,基因型为XEY的雄蝇胚胎致死,XeY的雄果蝇存活。推测亲本基因型为XEXe和XeY ,F1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2:1,由此推测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同法推测若致死基因为e时,子一代和子二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16.【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由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遗传与性别有关。
17.【答案】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三组F2,分别统计三组F2的籽粒颜色及相应比例;一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其他两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为确定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基因型为EeFfGG、EEFfGg、EeFFGg),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三组F2,分别统计三组F2的籽粒颜色及相应比例:
①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三组F1减数分裂均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F1分别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
②若假设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基因型为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基因型为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EFG、EFg、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9:7;基因型为 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EFG、EFg、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9:7。
③若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三组F1减数分裂均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F1分别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
【分析】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为无色。若三对等位基因,2对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另1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把这两个基因当做“一个基因”来考虑,进行解题,杂合子EeFfGg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有色:无色=9:7。由此提示,进行答题。
18.【答案】(1)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
(2)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灰体裂翅;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3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如果正反交结果一样说明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实验可知裂翅性状是显性性状,而在F2中出现了显性:隐性接近2:1,说明裂翅纯合致死,所以实验中的裂翅品系是杂合子。假设裂翅基因A控制,灰体B控制,(2)实验中的裂翅只能是Aa, 由于裂翅品系体色性状从亲代到F1,F2都是灰色,故其体色对应基因型为BB,亲代裂翅品系完整基因型为AaBB。由题意,黑檀体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其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若想知道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应该选择F1中的灰体裂翅(AaBb)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aabb)雄蝇杂交,双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杂交符合测交的定义,如果杂交结果出现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说明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即3号染色体上,且减数分裂时,裂翅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未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黑檀体直翅仍会产生ab配子,但灰体裂翅(AaBb)则会产生两种配子,即AB:ab=1:1)。
【分析】 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自交实验, 后代出现野生型,推测裂翅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F2中出现了显性:隐性接近2:1,说明裂翅(显性纯合子)纯合致死。结合题目中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F2都是灰色,灰色为显性。由此提示,继续答题。
19.【答案】(1)红眼
(2)基因分离
(3)X;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
(4)ddrr;ddee;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翅外展灰体∶翅外展黑檀体=1∶1∶1∶1(或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粗糙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粗糙眼=1∶1∶1∶1,应与前面基因型相对应)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白眼和红眼杂交,子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
(2)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该比例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或孟德尔第一)定律。
(3)由于同一性状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不同,所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判断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如果推断正确,则白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aXa,红眼雄果蝇基因型是XAY,所以子代雌性全为XAXa红眼,雄性全为XaY白眼。
(4)自由组合定律需要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该果蝇基因型是DdRrEe,所以为了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测交,让该雄果蝇与多只基因型为ddrr或ddee的果蝇杂交,子代比例为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翅外展灰体∶翅外展黑檀体=1∶1∶1∶1(或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粗糙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粗糙眼=1∶1∶1∶1。
【分析】 1、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学生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在众多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雄蝇。用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的子一代均是红眼果蝇。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出现了白眼果蝇,且是雄性。于是摩尔根做出几种合理的假设,假设之一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接着用测交实验证明假设,于是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答案】(1)常;AAXRXR或AAXRX r;11;1/12
(2)结构;2:1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遗传图表,根据各小题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并解答。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一对灰身红眼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都出现黑身的,故果蝇的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灰身为显性性状,黑身为隐性性状;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根据表格中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则后代雄性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3:3:1:1,此数据与表中相符,后代雄性动物正常;则对应的雌性后代中灰身红眼:黑身红眼=6:2,灰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Xr:AaXRXR:AaXRXr:=1:1:2:2,黑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XR=1:1。表中少了灰身红眼中的1,最可能是基因型为AAXRXR或AAXRXr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根据逐对分析法可知F1代基因型总共有3(AA、Aa、aa)×4(XRXr、XRXr、XRY、XrY)=12种,去掉不能成活的一种雌果蝇的基因型,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11种基因型。 F1代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2AAXrY、1/2AaXrY;黑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RXr、1/2aaXRXR,二者自由交配,基因型组合方式有多种,其中只有AaXrY×aaXRXr的后代才可以出现黑身白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2×1/2×1/2×1/2=1/12。
(2)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缺刻翅导致了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因此果蝇的缺刻翅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中杂交组合所获取的F1为:XRXr、XNXr、XRY、XNY(死亡),各占1/4,所以红眼:白眼=2:1。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一对灰身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不论雌雄,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性状;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R)对白眼(r)显性。由此提示,进行答题。
1 / 1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2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一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Cc和Dd),它们均为不完全连锁。从基因组成看,这种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数目为( )
A.4 B.8 C.16 D.32
【答案】C
【知识点】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Aa、Bb、Cc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均为不完全连锁遗传,根据配子的形成规律2n,n是等位基因对数,n=4,24=16。
故答案为:C。
【分析】该生物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种类为2n。
2.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1,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1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带有1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学研究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父本或母本
B.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状眼占1/3
C.该果蝇的致死突变基因来源于亲代中的父本
D.该果蝇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各不相同的配子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该带有1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有2条X染色体,在杂交实验中只能作母本,A错误;
B、该果蝇(X1BXb)与正常眼果蝇(XbY)杂交,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为X1BXb:XbXb:X1BY:XbY=1:1:1:1,其中X1BY的个体只有1条X染色体,且X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1会导致其死亡,因此后代中棒状眼占1/3,B正确;
C、若该果蝇的致死突变基因来自父本,则父亲基因型应为X1BY,但该基因型的个体不能存活,C错误;
D、该果蝇(X1BXb)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为X1B:Xb=1:1,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由题意可知,Y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1与控制棒状眼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父本染色体组成为XY,不含有基因1。故图中的果蝇必为雌果蝇,基因型为X1BXb。由此分析,继续进行答题。
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因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或aabb的植株因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300 101 399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基因型为A_B_为雌雄同株;aaB_为雄株;而A_bb或aabb则为雌株。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3:1: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A错误;AaBb×Aabb→A_Bb:aaBb:A_bb:aabb=3:1:3: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1:4,B正确;aaBb×AaBb→AaB_:aaB_:Aabb:aabb=3:3: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3:3:2,C错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1:1:1,即正常株:雄株:雌株=1:1:2,D错误。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育种工作者选用适合玉米杂交,后代中正常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者aabb)=300:101:399≈3:1:4。对各选项的亲本进行分析后代的性别。
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学生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在众多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雄蝇。用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的子一代均是红眼果蝇。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出现了白眼果蝇,且是雄性。于是摩尔根做出几种合理的假设,假设之一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接着用测交实验证明假设,于是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相关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中( )
A.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2种
B.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D、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则F1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 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让F1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AA、2Aa、1aa,则F2果蝇中正常翅与短翅数目比为3:1;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则F2果蝇中红眼:白眼=3:1;F2中表现型有2×3=6种,基因型有3×4=12种,A错误,D正确;
B、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方,故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B错误;
C、由逐对分析法可知,让F1雌雄果蝇个体交配,F2雌果蝇中纯合子AAXBXB与aaXBXB所占比例为1/2×1/4=1/8,杂合子所占比例为7/8,两者比例不相等,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亲本为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进行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雌配子为aXB,雄配子为AXb或者AY,故F1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由此推测子二代基因型和性状。
6.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正确;
B、染色单体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C正确;
D、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非同源区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假设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
B.乙图和丙图所示个体分别自交,它们的后代均出现3种基因型
C.甲图与乙图所示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8种基因型
D.只有甲图所示个体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
【解析】【解答】甲图所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A正确;乙图和丙图所示个体分别自交,它们的后代均出现3种基因型,B正确;甲图与乙图所示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3种基因型,C错误;只有甲图所示个体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分析】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自交是基因型一样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的方式。
8.(2020高一下·静海月考)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容易饲养,产生的后代多,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
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C.果蝇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D.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果蝇容易饲养,产生的后代多,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A正确;
B、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果蝇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白眼雌性(XwXw)与野生型雄性(XWY)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XwY),红眼全部雌性(XWXw),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主要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度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2)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问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答殖30代。
(3)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回答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
(4)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9.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A.白眼雄果蝇 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 D.红眼雌果蝇
【答案】D
【知识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据图中细胞Ⅰ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则该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WY,其产生的精子为XW、Y;根据题意,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XWX )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wY),因此可确定精子a中含Y染色体,则可推知精子d为XW;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为XWX ,为红眼雌果蝇,D正确。
【分析】 由于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判断图中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BY,该果蝇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为XB和Y。a和b基因型一样,c和d基因型一样, 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 则a和b的基因型为Y,c和d基因型为XB。由此分析,进行答题。
1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果蝇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由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都表现红眼,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根据子一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可推出,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正确;由于雌雄果蝇的性状表型比不等,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由此推测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 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白眼性状和性别有关,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推测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
11.有关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
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
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A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①②均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正确;
B、③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故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基因型为A和a的配子数相等,即A雄配子:a雄配子=1:1,A雌配子:a雌配子=1:1,但雄配子数目一般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故C项错误;
D、子代中显性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3/4,而Aa个体占总子代总数的比例为1/2,因而在显性个体中Aa占2/3,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经过①和②的过程,产生配子。故为减数分裂的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中③过程,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
1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60 0 20 0
雄蝇 30 30 10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只分析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分析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直毛,而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答案为:A。
【分析】 在子代中,有灰身和黑身的雌蝇,有直毛雌蝇却无分叉毛雌蝇,说明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和性别有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13.(2017高一下·北仑期中)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C.在后代中能表现出该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控制的性状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知识点】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图分析,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应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时不分离,所以不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B不符合题意;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表达,C不符合题意;该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与交换定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D选项,要注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4.(2019高三上·丽水月考)已知果蝇控制体色与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则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为( )
A.2种,1:1 B.4种,1:1:1:1
C.4种,1:1:2:2 D.4种,1:1:3:3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于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则亲代灰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Y,比例为1:2。因此,子代灰身白眼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为aXb:aY:AXb:AY=1:1:2:2。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灰身红眼果蝇的子代中出现了黑身果蝇和白眼果蝇,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1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蝇胚胎致死。先让一对雌、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2:1。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B.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型
C.若致死基因为E,则F1自由交配,F2中白眼果蝇占3/4
D.若致死基因为e,则F1自由交配,F2中都是红眼果蝇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若致死基因为E,则Fl雌蝇有2种基因型( XEXe和XeXe ),2种表现型,A错误;
B、若致死基因为e,则F1雌蝇有2种基因型(XEXE 和 XEXe),l种表现型,B错误;
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E,则成活果蝇的基因型有:XeXe、XEXe和Xe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 代果蝇随机交配, 代 XeXe、 XEXe和 XeY,则 代存活的个体中白眼性状占 ,C错误;
D、因为控制果蝇某性状的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e,则 代果蝇随机交配, 代雌果蝇只有2种基因型XEXE和XEXe,都是显性个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若致死基因为E,基因型为XEY的雄蝇胚胎致死,XeY的雄果蝇存活。推测亲本基因型为XEXe和XeY ,F1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2:1,由此推测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同法推测若致死基因为e时,子一代和子二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16.(2018高三上·德化模拟)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由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遗传与性别有关。
二、综合题
17.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为无色。科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有色纯合品系,选育出了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无色纯合品系,且这三个无色纯合品系与该有色纯合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仅利用甲、乙、丙进行杂交实验确定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上述哪种情况,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
实验思路: 。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①。
若 ,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②。
若 ,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为③。
【答案】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三组F2,分别统计三组F2的籽粒颜色及相应比例;一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其他两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三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为确定等位基因(E、e,F、f,G、g)之间的位置关系,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基因型为EeFfGG、EEFfGg、EeFFGg),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三组F2,分别统计三组F2的籽粒颜色及相应比例:
①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三组F1减数分裂均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F1分别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
②若假设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基因型为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基因型为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EFG、EFg、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9:7;基因型为 EeFFGg的EF、e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EFG、EFg、eFG、eFg,F1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9:7。
③若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三组F1减数分裂均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F1分别自交得到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
【分析】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E、F、G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为无色。若三对等位基因,2对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另1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把这两个基因当做“一个基因”来考虑,进行解题,杂合子EeFfGg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有色:无色=9:7。由此提示,进行答题。
18.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裂翅 灰体、裂翅
黑檀体 黑檀体、直翅
野生型 灰体、直翅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正交与反交,若 ,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上述实验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中 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
【答案】(1)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
(2)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灰体裂翅;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3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如果正反交结果一样说明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
(2)由实验可知裂翅性状是显性性状,而在F2中出现了显性:隐性接近2:1,说明裂翅纯合致死,所以实验中的裂翅品系是杂合子。假设裂翅基因A控制,灰体B控制,(2)实验中的裂翅只能是Aa, 由于裂翅品系体色性状从亲代到F1,F2都是灰色,故其体色对应基因型为BB,亲代裂翅品系完整基因型为AaBB。由题意,黑檀体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其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若想知道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应该选择F1中的灰体裂翅(AaBb)雌果蝇与黑檀体直翅(aabb)雄蝇杂交,双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杂交符合测交的定义,如果杂交结果出现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檀体裂翅:黑檀体直翅=1:1:1:1,说明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即3号染色体上,且减数分裂时,裂翅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未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黑檀体直翅仍会产生ab配子,但灰体裂翅(AaBb)则会产生两种配子,即AB:ab=1:1)。
【分析】 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自交实验, 后代出现野生型,推测裂翅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F2中出现了显性:隐性接近2:1,说明裂翅(显性纯合子)纯合致死。结合题目中杂交的实验结果,分析F2都是灰色,灰色为显性。由此提示,继续答题。
三、实验题
19.摩尔根等人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让它与正常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这表明是 显性性状。
(2)摩尔根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 定律。
(3)F2红眼果蝇中有雌蝇和雄蝇,而白眼果蝇全是雄蝇,可推测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可能只位于 染色体上。现有若干纯合的红眼雌、雄果蝇以及白眼雌、雄果蝇,请从中选择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验证上述推测。实验设计思路:选择 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 则上述推测正确。
(4)已知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眼形和体色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现有一只雄果蝇,其相关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为了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让该雄果蝇与多只基因型为 或者 (只考虑二对基因)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后者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
【答案】(1)红眼
(2)基因分离
(3)X;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
(4)ddrr;ddee;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翅外展灰体∶翅外展黑檀体=1∶1∶1∶1(或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粗糙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粗糙眼=1∶1∶1∶1,应与前面基因型相对应)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白眼和红眼杂交,子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
(2)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该比例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或孟德尔第一)定律。
(3)由于同一性状在不同的性别中表现不同,所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判断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如果推断正确,则白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aXa,红眼雄果蝇基因型是XAY,所以子代雌性全为XAXa红眼,雄性全为XaY白眼。
(4)自由组合定律需要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该果蝇基因型是DdRrEe,所以为了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测交,让该雄果蝇与多只基因型为ddrr或ddee的果蝇杂交,子代比例为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翅外展灰体∶翅外展黑檀体=1∶1∶1∶1(或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粗糙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粗糙眼=1∶1∶1∶1。
【分析】 1、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学生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在众多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雄蝇。用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的子一代均是红眼果蝇。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出现了白眼果蝇,且是雄性。于是摩尔根做出几种合理的假设,假设之一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接着用测交实验证明假设,于是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0.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R、r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红眼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请回答:
灰身红眼 黑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白眼
♂ 3/15 1/15 3/15 1/15
♀ 5/15 2/15 0 0
(1)控制果蝇体色的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上表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则F1成活的果蝇共有 种基因型,让F1灰身白眼雄果蝇与黑身红眼雌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2)缺刻翅是X染色体部分缺失的结果(用XN表示),其缺失片段较大,连同附近的R(r)基因一同缺失,染色体组成为XNXN和XNY的个体不能存活。果蝇的缺刻翅属于染色体 变异。图示杂交组合所得子代中,红眼:白眼= 。
【答案】(1)常;AAXRXR或AAXRX r;11;1/12
(2)结构;2:1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遗传图表,根据各小题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并解答。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一对灰身红眼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都出现黑身的,故果蝇的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灰身为显性性状,黑身为隐性性状;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根据表格中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XRXr和AaXRY,则后代雄性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3:3:1:1,此数据与表中相符,后代雄性动物正常;则对应的雌性后代中灰身红眼:黑身红眼=6:2,灰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Xr:AaXRXR:AaXRXr:=1:1:2:2,黑身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RXr:aaXRXR=1:1。表中少了灰身红眼中的1,最可能是基因型为AAXRXR或AAXRXr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假设成立,根据逐对分析法可知F1代基因型总共有3(AA、Aa、aa)×4(XRXr、XRXr、XRY、XrY)=12种,去掉不能成活的一种雌果蝇的基因型,则F1代成活的果蝇共有11种基因型。 F1代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2AAXrY、1/2AaXrY;黑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RXr、1/2aaXRXR,二者自由交配,基因型组合方式有多种,其中只有AaXrY×aaXRXr的后代才可以出现黑身白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2×1/2×1/2×1/2=1/12。
(2)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缺刻翅导致了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因此果蝇的缺刻翅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中杂交组合所获取的F1为:XRXr、XNXr、XRY、XNY(死亡),各占1/4,所以红眼:白眼=2:1。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一对灰身红眼果蝇杂交,后代不论雌雄,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性状;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表现型,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R)对白眼(r)显性。由此提示,进行答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