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3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和性别相关联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3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和性别相关联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08 17:18:09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3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和性别相关联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高二上·天水开学考)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2.(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中)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3.(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一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一1上
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
4.白化病是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遗传系谱图如下。Ⅱ-2和Ⅱ-3生育一个正常女孩,该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XBXb的概率是(  )
A.15.28% B.15% C.9.375% D.3.125%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可能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C.由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D.由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6.甲、乙、丙、丁(单基因遗传病,黑色代表患者)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病肯定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乙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病
C.丙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丁中女患者的孩子患病率高,可见该病肯定是显性基因控制的
7.经调查发现某单基因遗传病有“母亲患病,则儿子必患病”的特点。下图是某家族该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是(  )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1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C.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是1/4
D.Ⅲ1和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8
8.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病者。男性后代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子女都正常。请问:若女性后代与正常男性结婚,其下一代的表现可能是(  )
A.健康的概率为1/2
B.患病的概率为1/4
C.男孩的患病概率为1/2,女孩正常
D.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2,男孩正常
9.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Y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染色体组型分析时,X和Y染色体列入同一组
D.X和Y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异
10.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个体为携带者
C.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
11.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定染色体组型先要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显微摄影
B.染色体组型图中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组
C.染色体组型是生物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全貌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
12.(2017高三上·菏泽期末)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13.下表列举了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情况下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性别/事例 /性别决定 性别 事例
雄性 雌性
XY型 XY XX 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
ZW型 ZZ ZW 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各基因都存在等位基因
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共有5种
C.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交配,如子代表现为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l,则雄性亲本为纯合子
D.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表现为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
14.下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其几个子女基因的情况(“-”表示存在该基因),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15.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16.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雄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
17.鸡的性别受ZW性染色体控制。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后代表现型比例应是(  )
①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1:1
②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2:1
③公鸡中芦花和白羽毛之比为3:1
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3: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在正常果蝇细胞中,性染色体存在于 (  )
A.所有细胞 B.精子 C.卵细胞 D.体细胞
19.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是由Z上的B基因决定的,b基因的纯合使得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表现为非芦花。WW型个体致死。性逆转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母鸡转变成公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B.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后代非芦花鸡一定是母鸡
C.芦花母鸡和性逆转成的芦花公鸡(ZW)交配,后代都是芦花鸡
D.性逆转成的非芦花公鸡(ZW)和芦花母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20.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1.(2019高三上·葫芦岛月考)在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该拨子患病的概率一定为1/2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女性哥哥家再生一个孩子也不可能患该病
D.若该女性丈夫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女性的母亲的相关4因是杂合的
22.下图为红绿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I-1和II-3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II-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I-1
C.I-1和I-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
D.理论上I-1和I-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等
2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两种
B.哺乳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
C.性染色体可以存在于生物(2n)的生殖细胞中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以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对磷、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下降,表现为下肢弯曲、膝内翻或外翻、骨骼发育畸形、身材矮小。关于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
C.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父母均为患者,则子代也为患者
二、实验题
25.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雌雄中均为有角,nn在雌雄中均为无角,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   ,双亲的基因型是   ;如果位于XY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2)Nn的羊群自由交配,问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3)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   。
三、综合题
26.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 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 6的基因型是   。
(2)Ⅲ 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3)假如Ⅲ 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 15和Ⅲ 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27.小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一只黄毛弯曲尾雌鼠与灰毛正常尾雄鼠杂交,子代雌雄小鼠均表现为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1:1,取F1中黄毛小鼠相互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黄毛弯曲尾 黄毛正常尾 灰毛弯曲尾 灰毛正常尾
雄鼠 2/12 2/12 1/12 1/12
雌鼠 4/12 0 2/12 0
请回答:
(1)在毛色遗传中,基因型为   的胚胎不能发育。弯曲尾的遗传方式为   。
(2)基因B、b与基因T、t是   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若只考虑尾形遗传,让F2中的弯曲尾雌雄小鼠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中弯曲尾∶正常尾=   。若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让F2中黄毛弯曲尾小鼠随机交配,子代出现黄色弯曲尾个体的概率为   。
(4)用测交法鉴定F2中某黄毛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结果子代雄鼠有4种表现型,补充完成该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b.已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基因型为aa),由子代的基因型推亲代的基因型,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故选:D.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该夫妇表现正常,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_.已知该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XbY),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A_XBXb.
2.【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雌性个体的杂合子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交配,性状在子代中出现性别差异,A不符合题意;.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B不符合题意;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不符合题意;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片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①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②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
3.【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用B、b表示伴性遗传的基因,因后代雌果蝇的两个X染色体来自双亲,雄果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体,所以后代都含有Xb。若子代雌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Y或XbY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Ⅱ-1上;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显性的XbY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Ⅰ上;所以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A不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B不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C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Ⅰ为XY的同源区,Ⅱ-1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Ⅱ-2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亲本为:XbXb与XBY或XBYb,基因位于Ⅱ-1或Ⅰ; 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XbXb与XbYB。
4.【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1/3×1/2+2/3×1/2)÷(1/3+2/3×3/4)=3/5,其基因型XBXb的概率=1/2×1/2=1/4,因此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
故答案为:B。
【分析】 1、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2、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两个主要特点:①隐性纯合子发病;②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性别差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5.【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 分析题图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 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故Ⅱ片段上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可能有相应的等位基因,B正确;
C. 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当雄性个体为XaYA时,雄性后代均为显性,C错误;
D. 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正确。
【分析】 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由图可知,非同源区段是这组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
6.【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甲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乙可能是伴x的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也是患者),B项错误。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的隐性遗传病,C项正确。丁病可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项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 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遵循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2)再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其他类型的遗传病,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女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7.【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信息“母亲患病,则儿子必患病”这一特点分析,该病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由于Ⅱ1患病,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Ⅱ2的基因型为XBXb,B正确;
C、Ⅱ3的基因型为XBY,Ⅱ2、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是1/4,C正确;
D、Ⅲ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它们婚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8.【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据题意男患者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病者,可判断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用A表示致病基因,则子代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二人后代 男女都有1/2患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伴X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且是显性,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9.【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如果该基因是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不一定是显性基因,A错误;
B、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人的体细胞有46条即23对染色体对, 常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号为1~22号,并分为7组,即 A、B、C、D、E、F、G,将 X染色体列入C 组,Y染色体列入G组,C错误;
D、人类X和Y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异,X染色体比Y染色体要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非同源区段是这组异型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表达时可以受到同源区段上显性基因的影响;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10.【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A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表型正常的个体为携带者,B错误;
C、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但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11.【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A错误;
B、X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的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组型能体现该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但不是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
2、人类的常染色体含有22对,即22对同源染色体;
3、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若生物发生染色体变异,可能患有遗传病。
12.【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
C、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13.【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如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就没有等位基因,A错误;根据表格分析,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基因型3种,雄果蝇基因型2种,一共5种基因型,B正确;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交配,如子代表现为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1,则雄性亲本为ZbZb,雌性亲本为ZBW,C正确;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表现为红眼果蝇XBXb:白眼果蝇XbY=1:1,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非同源区段是这组异型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表达时可以受到同源区段上显性基因的影响;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3、ZW型生物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和人类性染色体类似,只是性染色体组成一样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不一样为雌性。
14.【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母亲有基因Ⅰ和基因Ⅱ,父亲没有,子女含有其中一个基因,说明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母亲有基因Ⅳ和基因Ⅱ,女儿2也有基因Ⅳ和基因Ⅱ,而女儿1与儿子都没有,说明基因Ⅴ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
C、父亲有基因Ⅲ,母亲没有,女儿都有基因Ⅲ,而儿子没有,说明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有基因Ⅴ,儿子没有,而女儿1有,证明基因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遵循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2)再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其他类型的遗传病,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女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15.【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1/2,B错误;
C、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的致死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用一对表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因为亲本均为圆眼、长翅却生出棒眼、残翅性状的果蝇,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出圆眼、长翅相对与棒眼、残翅为显性性状。雌蝇中无棒眼,棒眼基因与性别有关,棒眼却不是雄蝇特有(例如亲本中母本含有该隐性基因),推测出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a表示长翅/残翅,用B/b表示圆眼/棒眼,则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
16.【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A错误;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而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XbY),B错误;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但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当Xb花粉不育时,剪叶罗种群中的配子和基因型如下:
子代基因型和性状 雌配子
XB Xb


子 XB XBXB(宽叶) XBY(宽叶)
Xb 无 无
Y XBY(宽叶) XbY(窄叶)
17.【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CCZBZB交配,F1才能都是芦花鸡,即CcZBW、CcZBZb。如果F1雌雄个体交配,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1/16 CCZBW(芦花母鸡)、2/16 CcZBW(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 CCZbW(非芦花母鸡)、2/16 CcZbW(非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 CCZBZB(芦花公鸡)、2/16 CcZBZB(芦花公鸡)、1/16 ccZBZB(白羽公鸡)、1/16 CCZBZb(芦花公鸡)、2/16 CcZBZb(芦花公鸡)、1/16 ccZBZb(白羽公鸡)。
因此F2中公鸡:母鸡=1:1,①正确;
芦花鸡中公鸡:母鸡="6/16:" 2/16 = 2:1,②正确;
公鸡中芦花:白羽毛="6/16:2/16" = 3:1,③正确;
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3/16:3/16:2/16=3:3:2,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 。假设芦花公鸡基因型为C_ZBZ-,若使子代都是芦花,则公鸡基因型必为CCZBZB。公鸡的配子为CZB,母鸡的配子为cZb或者cW,F1基因型为CcZBW、CcZBZb。然后用棋盘法标出子一代的四种雌配子和四种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进行答题。
18.【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结果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有一条性染色体,体细胞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即其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故答案为:A。
【分析】 正常果蝇含有6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果蝇也是以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作为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细胞分化产生各种各样的体细胞。所以每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遗传物质一样。
19.【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产生的后代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Zb,都为公鸡,A错误;
B、非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交配,当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时,产生的子代不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有ZB,一定表现为芦花;当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时,子代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ZBZb、ZbZb、ZBW、ZbW,其中ZbZb和ZbWw均为非芦花鸡,B错误;
C、芦花母鸡ZBW和性逆转成的芦花公鸡ZBW交配,理论上子代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ZBZB、ZBW、WW,但WW个体致死,子代有ZBZB、ZBW2种基因型,全部表现为芦花鸡,C正确;
D、性逆转成的非芦花公鸡ZbW与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有ZBZb、ZBW、ZbW3种基因型,芦花鸡既有公鸡(ZBZb),也有母鸡(ZBW),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鸡的性别和性状为:芦花母鸡ZBW、非芦花母鸡ZbW、非芦花公鸡ZbZb、芦花公鸡ZBZ-交。B/b随着性染色体一起经过减数分裂分配到配子里面。可以用棋盘法列出表格,标清亲本的配子,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再判断性状。
20.【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并不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A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可能是雄配子,也可能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错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染色体,如原核生物,不是所有的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如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错误。
【分析】 1、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的基因,常染色体无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故而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但是性染色体上也有不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性染色体常常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2、正常情况下,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染色体分配到配子里面,常常伴着这条染色体遗传。
21.【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故排除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该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遗传,也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的概率都是1/2,C正确;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妹妹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意: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但其父亲是正常的,故不可能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
22.【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XbY,所以可以推断Ⅰ-1的基因型是XBXb,进而可判断出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A错误;
B、据图判断Ⅰ-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理论上Ⅰ-1和Ⅰ-2生育男孩中将有一半患病,生育女孩全部表现正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23.【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别通过性染色体决定的常见方式有XY型、ZW型等,性别还可以由卵细胞是否受精或环境条件决定等,A错误;
B、哺乳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但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都是XY型,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生物(2n)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24.【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设相关基因为D、d,男性患者(XDY)的致病基因一定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故女儿一定患病,A正确;
B、若女性患者是合子(XDXd),则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儿子有50%患病的概率,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获得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所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C正确;
D、一对患病(XDY、XDXd或XDY、XDXD)夫妇,在女性是杂合子的情况下可能生下正常儿子,女儿一定患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且是显性,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25.【答案】(1)白毛;XmXm和XMY;XmXm和XMYm
(2)有角:无角=1:1(或雌中有角:无角=1:3,雄中有角:无角=3:1)
(3)实验思路:让该有角公羊和多只有角母羊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结果分析: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若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后代公羊全是黑色可知,亲代母羊为纯合子,又根据后代母羊全是白毛可知,白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的基因型为XmXm和XMY;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根据后代母羊全是白毛,公羊全是黑毛可知,亲代公羊的基因型为XMYm,母羊为XmXm。
(2)Nn自由交配的雌雄后代中:NN:Nn:nn=1:2:1,故后代雌性中有角:无角=1:3,雄性中有角:无角=3:1,即有角:无角=1:1。
(3)有角公羊的基因型可能是NN或Nn,要鉴定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多只有角母羊即NN杂交,若该有角公羊为NN,则后代全是有角羊;若其为Nn,则后代会出现无角羊。
【分析】 1、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黑毛和白毛性状与性别,却有黑毛和白毛的母羊,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推测控制黑毛和白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白毛母羊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公羊,一条来自母羊,子代全是白毛母羊,推测控制白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黑毛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2、Nn的羊群自由交配,问F1的表现型及比例(NN在雌雄中均为有角,nn在雌雄中均为无角,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
  雌配子
N n
雄配子 N NN Nn
n Nn nn
26.【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
(2)Ⅱ 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配子
(3)301/1 200;1/1 200
(4)RNA聚合酶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⑴根据14号患甲病的女孩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表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同时根据题干7号没有乙病的致病基因,表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0号和11号不患丙病,生出患丙病的女孩,说明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号只患甲病,故基因型为XABY,1号的XAB染色体传递给6号,同时根据12号只患甲病的男孩,说明基因型为XaBY,13号患甲乙两种病的男孩,其基因型为XAbY,12、13号中的X染色体均来自6号,因此Ⅱ6的基因型是DDXABXab或DdXABXab。⑵6号的基因型为XABXab,Ⅱ—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差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与Y染色体结合,生出XAbY的男孩,表现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⑶根据题意可知,15号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单独计算,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正常的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599/600×1/4+1/600×3/4=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为1/100×2/3×1/4×1/2=1/1200:⑷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没有启动子,则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导致转录不能正常开始。
【分析】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根据6号患甲病,12不号患甲病或者14号患甲病的女孩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号和7号不换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小孩,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Ⅱ 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推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6号为携带乙病的女性。10号和11号不换丙病,17号患丙病,则丙病为隐性遗传病。17号为丙病的纯合子,因为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方(10号),父方不换丙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7.【答案】(1)B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非同源染色体
(3)7∶1;7/12
(4)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毛色的遗传中,基因型为BB的胚胎致死;F2的后代雌鼠全部为弯曲尾,雄鼠弯曲尾:正常尾=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其中弯曲尾为显性,则为伴性遗传弯曲尾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B、b在常染色体上,基因T、t在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关于尾形,F2弯曲尾基因型为1XTXT:1XTXt:1XTY,让子二代弯曲尾随机交配,后代正常尾的概率=1/2Y×1/4Xt=1/8XtY,因此后代弯曲尾:正常尾=7:1。若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让F2中黄毛(Bb)弯曲尾小鼠随机交配,Bb×Bb→1BB(纯合致死):2Bb:1bb,因此子代出现黄色弯曲尾个体的概率=2/3Bb×7/8XT_=7/12。
(4)测交是将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F2中某黄毛弯曲尾雌鼠BbXTX_与隐性纯合子bbXtY,测交后代雄鼠有四种表现型,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BbXTXt,具体的遗传图解如下:

【分析】 取F1中黄毛小鼠相互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黄毛:灰毛=2: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则灰毛为隐性性状,黄毛的比例为2/3,而不是3/4,则基因型为BB的黄毛胚胎死亡。 F1中 ,黄毛弯曲尾互相杂交,子代出现正常尾。则弯尾为显性性状,正常尾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无正常尾雌鼠,则弯尾为伴X显性遗传。
1 / 1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2.3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和性别相关联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6高二上·天水开学考)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b.已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基因型为aa),由子代的基因型推亲代的基因型,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故选:D.
【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该夫妇表现正常,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_XBY×A_XBX_.已知该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XbY),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A_XBXb.
2.(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中)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雌性个体的杂合子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交配,性状在子代中出现性别差异,A不符合题意;.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B不符合题意;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不符合题意;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片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①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②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
3.(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一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一1上
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用B、b表示伴性遗传的基因,因后代雌果蝇的两个X染色体来自双亲,雄果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体,所以后代都含有Xb。若子代雌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Y或XbY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Ⅱ-1上;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显性的XbY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Ⅰ上;所以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A不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或Ⅱ-1上,B不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C符合题意;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是一对性染色体X和Y,Ⅰ为XY的同源区,Ⅱ-1为X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Ⅱ-2为Y染色体所特有的片段.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亲本为:XbXb与XBY或XBYb,基因位于Ⅱ-1或Ⅰ; 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XbXb与XbYB。
4.白化病是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遗传系谱图如下。Ⅱ-2和Ⅱ-3生育一个正常女孩,该女孩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XBXb的概率是(  )
A.15.28% B.15% C.9.375% D.3.125%
【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1/3×1/2+2/3×1/2)÷(1/3+2/3×3/4)=3/5,其基因型XBXb的概率=1/2×1/2=1/4,因此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
故答案为:B。
【分析】 1、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2、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两个主要特点:①隐性纯合子发病;②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性别差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可能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C.由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
D.由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 分析题图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 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故Ⅱ片段上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上可能有相应的等位基因,B正确;
C. 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当雄性个体为XaYA时,雄性后代均为显性,C错误;
D. 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正确。
【分析】 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由图可知,非同源区段是这组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
6.甲、乙、丙、丁(单基因遗传病,黑色代表患者)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病肯定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乙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病
C.丙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丁中女患者的孩子患病率高,可见该病肯定是显性基因控制的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甲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乙可能是伴x的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也是患者),B项错误。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的隐性遗传病,C项正确。丁病可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项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 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遵循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2)再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其他类型的遗传病,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女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7.经调查发现某单基因遗传病有“母亲患病,则儿子必患病”的特点。下图是某家族该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是(  )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1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C.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是1/4
D.Ⅲ1和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8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信息“母亲患病,则儿子必患病”这一特点分析,该病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由于Ⅱ1患病,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Ⅱ2的基因型为XBXb,B正确;
C、Ⅱ3的基因型为XBY,Ⅱ2、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的概率是1/4,C正确;
D、Ⅲ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它们婚后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8.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病者。男性后代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子女都正常。请问:若女性后代与正常男性结婚,其下一代的表现可能是(  )
A.健康的概率为1/2
B.患病的概率为1/4
C.男孩的患病概率为1/2,女孩正常
D.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2,男孩正常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据题意男患者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病者,可判断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用A表示致病基因,则子代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二人后代 男女都有1/2患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伴X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且是显性,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9.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Y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显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染色体组型分析时,X和Y染色体列入同一组
D.X和Y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异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如果该基因是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不一定是显性基因,A错误;
B、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
C、人的体细胞有46条即23对染色体对, 常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号为1~22号,并分为7组,即 A、B、C、D、E、F、G,将 X染色体列入C 组,Y染色体列入G组,C错误;
D、人类X和Y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异,X染色体比Y染色体要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非同源区段是这组异型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表达时可以受到同源区段上显性基因的影响;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10.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个体为携带者
C.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A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表型正常的个体为携带者,B错误;
C、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致病基因的等位基因,但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人类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双亲都患病,子女一定患病”的遗传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11.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定染色体组型先要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显微摄影
B.染色体组型图中X和Y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组
C.染色体组型是生物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全貌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各种遗传病的诊断
【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A错误;
B、X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分别列入不同的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组型能体现该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但不是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染色体组型具有个体的特异性,可用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诊断,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
2、人类的常染色体含有22对,即22对同源染色体;
3、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若生物发生染色体变异,可能患有遗传病。
12.(2017高三上·菏泽期末)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
C、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13.下表列举了XY型与ZW型性别决定情况下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性别/事例 /性别决定 性别 事例
雄性 雌性
XY型 XY XX 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
ZW型 ZZ ZW 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各基因都存在等位基因
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共有5种
C.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交配,如子代表现为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l,则雄性亲本为纯合子
D.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表现为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如Y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就没有等位基因,A错误;根据表格分析,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基因型3种,雄果蝇基因型2种,一共5种基因型,B正确;芦花鸡与非芦花鸡交配,如子代表现为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1:1,则雄性亲本为ZbZb,雌性亲本为ZBW,C正确;红眼雄果蝇XBY与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表现为红眼果蝇XBXb:白眼果蝇XbY=1:1,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非同源区段是这组异型性染色体特有的区域,(XY染色体组型的生物)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一般情况下,这个区域内的基因不会受到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源区段是性染色体都含有的染色体片段,含有等位基因,表达时可以受到同源区段上显性基因的影响;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3、ZW型生物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和人类性染色体类似,只是性染色体组成一样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不一样为雌性。
14.下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其几个子女基因的情况(“-”表示存在该基因),据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母亲有基因Ⅰ和基因Ⅱ,父亲没有,子女含有其中一个基因,说明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母亲有基因Ⅳ和基因Ⅱ,女儿2也有基因Ⅳ和基因Ⅱ,而女儿1与儿子都没有,说明基因Ⅴ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
C、父亲有基因Ⅲ,母亲没有,女儿都有基因Ⅲ,而儿子没有,说明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有基因Ⅴ,儿子没有,而女儿1有,证明基因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用以下方法:(1)先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患者均为男性,遵循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2)再判断这种遗传病是不是其他类型的遗传病,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女病,母女患病为伴性。
15.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1/2,B错误;
C、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的致死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用一对表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因为亲本均为圆眼、长翅却生出棒眼、残翅性状的果蝇,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出圆眼、长翅相对与棒眼、残翅为显性性状。雌蝇中无棒眼,棒眼基因与性别有关,棒眼却不是雄蝇特有(例如亲本中母本含有该隐性基因),推测出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a表示长翅/残翅,用B/b表示圆眼/棒眼,则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
16.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雄雄异株,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窄叶剪秋罗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则子代全部是宽叶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于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所以窄叶剪秋罗不可以是雌株,只可以是雄株,A错误;
B、如果亲代雄株为宽叶(XBY),而亲代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有宽叶,也有窄叶(XbY),B错误;
C、如果亲代全是宽叶,但雌株是宽叶杂合体(XBXb),则子代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由于窄叶雄株的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如果子代全是雄株,则亲代为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当Xb花粉不育时,剪叶罗种群中的配子和基因型如下:
子代基因型和性状 雌配子
XB Xb


子 XB XBXB(宽叶) XBY(宽叶)
Xb 无 无
Y XBY(宽叶) XbY(窄叶)
17.鸡的性别受ZW性染色体控制。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后代表现型比例应是(  )
①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1:1
②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2:1
③公鸡中芦花和白羽毛之比为3:1
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3: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CCZBZB交配,F1才能都是芦花鸡,即CcZBW、CcZBZb。如果F1雌雄个体交配,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1/16 CCZBW(芦花母鸡)、2/16 CcZBW(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 CCZbW(非芦花母鸡)、2/16 CcZbW(非芦花母鸡)、1/16ccZbW(白羽母鸡)、1/16 CCZBZB(芦花公鸡)、2/16 CcZBZB(芦花公鸡)、1/16 ccZBZB(白羽公鸡)、1/16 CCZBZb(芦花公鸡)、2/16 CcZBZb(芦花公鸡)、1/16 ccZBZb(白羽公鸡)。
因此F2中公鸡:母鸡=1:1,①正确;
芦花鸡中公鸡:母鸡="6/16:" 2/16 = 2:1,②正确;
公鸡中芦花:白羽毛="6/16:2/16" = 3:1,③正确;
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3/16:3/16:2/16=3:3:2,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 。假设芦花公鸡基因型为C_ZBZ-,若使子代都是芦花,则公鸡基因型必为CCZBZB。公鸡的配子为CZB,母鸡的配子为cZb或者cW,F1基因型为CcZBW、CcZBZb。然后用棋盘法标出子一代的四种雌配子和四种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进行答题。
18.在正常果蝇细胞中,性染色体存在于 (  )
A.所有细胞 B.精子 C.卵细胞 D.体细胞
【答案】A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果蝇结果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有一条性染色体,体细胞中含有两条性染色体,即其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故答案为:A。
【分析】 正常果蝇含有6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果蝇也是以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作为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细胞分化产生各种各样的体细胞。所以每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遗传物质一样。
19.鸡的性别决定是ZW型。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是由Z上的B基因决定的,b基因的纯合使得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表现为非芦花。WW型个体致死。性逆转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母鸡转变成公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B.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后代非芦花鸡一定是母鸡
C.芦花母鸡和性逆转成的芦花公鸡(ZW)交配,后代都是芦花鸡
D.性逆转成的非芦花公鸡(ZW)和芦花母鸡交配,后代芦花鸡都是母鸡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产生的后代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Zb,都为公鸡,A错误;
B、非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交配,当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时,产生的子代不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有ZB,一定表现为芦花;当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时,子代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ZBZb、ZbZb、ZBW、ZbW,其中ZbZb和ZbWw均为非芦花鸡,B错误;
C、芦花母鸡ZBW和性逆转成的芦花公鸡ZBW交配,理论上子代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ZBZB、ZBW、WW,但WW个体致死,子代有ZBZB、ZBW2种基因型,全部表现为芦花鸡,C正确;
D、性逆转成的非芦花公鸡ZbW与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有ZBZb、ZBW、ZbW3种基因型,芦花鸡既有公鸡(ZBZb),也有母鸡(ZBW),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鸡的性别和性状为:芦花母鸡ZBW、非芦花母鸡ZbW、非芦花公鸡ZbZb、芦花公鸡ZBZ-交。B/b随着性染色体一起经过减数分裂分配到配子里面。可以用棋盘法列出表格,标清亲本的配子,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再判断性状。
20.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并不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A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可能是雄配子,也可能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错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染色体,如原核生物,不是所有的生物的染色体都具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如大部分植物都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错误。
【分析】 1、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的基因,常染色体无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故而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但是性染色体上也有不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性染色体常常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2、正常情况下,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染色体分配到配子里面,常常伴着这条染色体遗传。
21.(2019高三上·葫芦岛月考)在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该拨子患病的概率一定为1/2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女性哥哥家再生一个孩子也不可能患该病
D.若该女性丈夫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女性的母亲的相关4因是杂合的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故排除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该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遗传,也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的概率都是1/2,C正确;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妹妹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意: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但其父亲是正常的,故不可能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
22.下图为红绿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I-1和II-3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II-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I-1
C.I-1和I-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
D.理论上I-1和I-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等
【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XbY,所以可以推断Ⅰ-1的基因型是XBXb,进而可判断出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A错误;
B、据图判断Ⅰ-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理论上Ⅰ-1和Ⅰ-2生育男孩中将有一半患病,生育女孩全部表现正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Xb→女→Xb→男);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
2、关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正常人和患者基因型如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2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两种
B.哺乳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
C.性染色体可以存在于生物(2n)的生殖细胞中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以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别通过性染色体决定的常见方式有XY型、ZW型等,性别还可以由卵细胞是否受精或环境条件决定等,A错误;
B、哺乳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但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都是XY型,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生物(2n)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一条性染色体,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人类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表示正常女性染色体,XY表示正常男性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碱基对长度长许多,含有较多基因)。
2、性染色体上存在于性别有关的基因,也有和性别无关的基因,例如色盲基因与性别无关。
2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对磷、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下降,表现为下肢弯曲、膝内翻或外翻、骨骼发育畸形、身材矮小。关于此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B.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
C.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D.父母均为患者,则子代也为患者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设相关基因为D、d,男性患者(XDY)的致病基因一定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故女儿一定患病,A正确;
B、若女性患者是合子(XDXd),则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儿子有50%患病的概率,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获得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所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C正确;
D、一对患病(XDY、XDXd或XDY、XDXD)夫妇,在女性是杂合子的情况下可能生下正常儿子,女儿一定患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且是显性,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代代遗传,连续遗传;
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二、实验题
25.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雌雄中均为有角,nn在雌雄中均为无角,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   ,双亲的基因型是   ;如果位于XY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2)Nn的羊群自由交配,问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3)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   。
【答案】(1)白毛;XmXm和XMY;XmXm和XMYm
(2)有角:无角=1:1(或雌中有角:无角=1:3,雄中有角:无角=3:1)
(3)实验思路:让该有角公羊和多只有角母羊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结果分析: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若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后代公羊全是黑色可知,亲代母羊为纯合子,又根据后代母羊全是白毛可知,白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的基因型为XmXm和XMY;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根据后代母羊全是白毛,公羊全是黑毛可知,亲代公羊的基因型为XMYm,母羊为XmXm。
(2)Nn自由交配的雌雄后代中:NN:Nn:nn=1:2:1,故后代雌性中有角:无角=1:3,雄性中有角:无角=3:1,即有角:无角=1:1。
(3)有角公羊的基因型可能是NN或Nn,要鉴定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多只有角母羊即NN杂交,若该有角公羊为NN,则后代全是有角羊;若其为Nn,则后代会出现无角羊。
【分析】 1、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黑毛和白毛性状与性别,却有黑毛和白毛的母羊,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推测控制黑毛和白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白毛母羊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公羊,一条来自母羊,子代全是白毛母羊,推测控制白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黑毛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2、Nn的羊群自由交配,问F1的表现型及比例(NN在雌雄中均为有角,nn在雌雄中均为无角,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
  雌配子
N n
雄配子 N NN Nn
n Nn nn
三、综合题
26.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 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 6的基因型是   。
(2)Ⅲ 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3)假如Ⅲ 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 15和Ⅲ 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
【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
(2)Ⅱ 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配子
(3)301/1 200;1/1 200
(4)RNA聚合酶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⑴根据14号患甲病的女孩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6号和7号不患乙病,但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表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同时根据题干7号没有乙病的致病基因,表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0号和11号不患丙病,生出患丙病的女孩,说明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1号只患甲病,故基因型为XABY,1号的XAB染色体传递给6号,同时根据12号只患甲病的男孩,说明基因型为XaBY,13号患甲乙两种病的男孩,其基因型为XAbY,12、13号中的X染色体均来自6号,因此Ⅱ6的基因型是DDXABXab或DdXABXab。⑵6号的基因型为XABXab,Ⅱ—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差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与Y染色体结合,生出XAbY的男孩,表现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⑶根据题意可知,15号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单独计算,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正常的概率为1-1/600=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599/600×1/4+1/600×3/4=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为1/100×2/3×1/4×1/2=1/1200:⑷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没有启动子,则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导致转录不能正常开始。
【分析】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根据6号患甲病,12不号患甲病或者14号患甲病的女孩的父亲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6号和7号不换乙病,生出患乙病的小孩,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因为Ⅱ 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推测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6号为携带乙病的女性。10号和11号不换丙病,17号患丙病,则丙病为隐性遗传病。17号为丙病的纯合子,因为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方(10号),父方不换丙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7.小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一只黄毛弯曲尾雌鼠与灰毛正常尾雄鼠杂交,子代雌雄小鼠均表现为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1:1,取F1中黄毛小鼠相互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黄毛弯曲尾 黄毛正常尾 灰毛弯曲尾 灰毛正常尾
雄鼠 2/12 2/12 1/12 1/12
雌鼠 4/12 0 2/12 0
请回答:
(1)在毛色遗传中,基因型为   的胚胎不能发育。弯曲尾的遗传方式为   。
(2)基因B、b与基因T、t是   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若只考虑尾形遗传,让F2中的弯曲尾雌雄小鼠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中弯曲尾∶正常尾=   。若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让F2中黄毛弯曲尾小鼠随机交配,子代出现黄色弯曲尾个体的概率为   。
(4)用测交法鉴定F2中某黄毛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结果子代雄鼠有4种表现型,补充完成该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
【答案】(1)B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非同源染色体
(3)7∶1;7/12
(4)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毛色的遗传中,基因型为BB的胚胎致死;F2的后代雌鼠全部为弯曲尾,雄鼠弯曲尾:正常尾=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其中弯曲尾为显性,则为伴性遗传弯曲尾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B、b在常染色体上,基因T、t在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关于尾形,F2弯曲尾基因型为1XTXT:1XTXt:1XTY,让子二代弯曲尾随机交配,后代正常尾的概率=1/2Y×1/4Xt=1/8XtY,因此后代弯曲尾:正常尾=7:1。若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让F2中黄毛(Bb)弯曲尾小鼠随机交配,Bb×Bb→1BB(纯合致死):2Bb:1bb,因此子代出现黄色弯曲尾个体的概率=2/3Bb×7/8XT_=7/12。
(4)测交是将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F2中某黄毛弯曲尾雌鼠BbXTX_与隐性纯合子bbXtY,测交后代雄鼠有四种表现型,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BbXTXt,具体的遗传图解如下:

【分析】 取F1中黄毛小鼠相互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黄毛:灰毛=2:1。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则灰毛为隐性性状,黄毛的比例为2/3,而不是3/4,则基因型为BB的黄毛胚胎死亡。 F1中 ,黄毛弯曲尾互相杂交,子代出现正常尾。则弯尾为显性性状,正常尾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无正常尾雌鼠,则弯尾为伴X显性遗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