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第二课时
第1节
浙科版 必修2
1.概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其异同,并归纳减数分裂的定义
2.能说出受精作用的过程,并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问题探讨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父亲体内的所有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
1.精子形成的具体场所在哪里
2.描述出精子形成的过程?
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场所:睾丸或精巢
睾丸里含有大量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
有丝分裂
精原细胞
减数分裂
精细胞
在生殖腺(睾丸或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
主要特点:DNA(染色体)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精原细胞体积变大,中心体的复制。
减I 分裂前间期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染色体的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前期(四分体时期)
减I 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1、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XY)
2、形态、大小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
3、联会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注意:
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减I 中期:
(躺两排)
中期
(初级精母细胞)
减I 后期
后期
初级精母细胞
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在这个时期的分配是随机的
特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不分裂
画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可能性?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特点: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2、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I 末期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1.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2.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前期Ⅱ:时间很短,每个染色体仍然具有2条染色单体
中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后期Ⅱ: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一分为二,原来的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Ⅱ:染色体到达两极,2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
归纳:减数分裂Ⅱ的主要特征: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
精细胞通过变形,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1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子
精细胞→精子
精细胞变形
不属于减数分裂的过程
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精原细胞
间期: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1.场所:
卵巢
卵原细胞
卵细胞
减数分裂
卵巢中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
在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会发育成卵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复制
同源染色
体分离
联会
卵细胞
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减Ⅱ)
着丝粒
分裂
着丝粒
分裂
极体
初级卵母细胞(减Ⅰ)
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3个)
不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精子
形成
过程
间期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变形
卵细胞形成
不均等分裂
均等分裂
卵细胞
精子
比较
不变形
变形
是否变形
相同点
1个卵原细胞→ 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消失)
1个精原细胞
→ 个精子
子细胞个数及名称
细胞质 分裂
细胞质 分裂
分裂方式
卵巢
睾丸
场所
不同点
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连续分裂 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
不均等
4
1
1
2
减半
均等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
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 ,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 , 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
有性生殖
减半
一次
两次
染色体数目
一半
受精作用的实质
P30
N+N=2N 父母双方各提供一半
★受精卵(合子)中的遗传物质:
母方
父方:
细胞核
细胞质(线粒体)
细胞核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