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课堂速测(含解析)——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5)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课堂速测(含解析)——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3 21:0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课堂速测
基础检测
一、染色体组型
1.概念
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 染色体,按 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
2.意义
染色体组型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 ,也可以用于 。
二、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1.染色体的分类
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即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另一类是 ,即除性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雌、雄性个体的常染色体是相同的。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2.XY型性别决定
(1)决定方式
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 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
表示;在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 表示。
(2)实例
人、哺乳类、某些两栖类和许多昆虫都属这种类型。
(3)人的性染色体特点
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 对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另一对是性染色体,这对性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大小上具有明显差别,大的为X染色体,小的为Y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很少,所以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4)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的原因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Y型精子,另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X型精子,这两种精子数目相等;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卵细胞和X型精子结合,则产生 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女孩;如果卵细胞与Y型精子结合,则产生 型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可见,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由于两种类型的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在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总是接近1∶1。
(5)XY型性别决定图解
3.ZW型性别决定
(1)决定方式
属于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雌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2)实例
家蚕体细胞的染色体有 对,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雌性为 型,雄性为
型。鸟类的性别决定也属于此类型。
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人们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例如,男性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只随 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同理,在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这种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概念 由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称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实例分析
①血友病的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假设h为隐性血友病基因,H为显性的正常基因,已知h位于X染色体上,记为Xh,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下表是该病有关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HXH XHXh XhXh XHY XhY
表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②遗传特点
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这是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
即可表现出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 才会患病。人类的红绿色盲也属X隐性遗传,色盲者不能正确区分红色和绿色。在中国,男性群体的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的色盲率大约为0.5%。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概念 由X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称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实例分析
①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女性
均表现为患病, 为正常;男性XAY为患病, 为正常。
②遗传特点
该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这是因为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上只要有一条带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而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要低于女性。
4.伴Y染色体遗传
(1)遗传特点
由Y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称为伴Y染色体遗传。因为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并且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将随Y染色体在上下代间传递,它所控制的性状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由父传儿、儿传孙。
(2)实例 人类有一种罕见的毛耳性状,这种人的外耳道上长出一丛密集的黑色硬长毛。经系谱调查知道,凡是毛耳者皆为男性,女性无此性状,这是因为控制毛耳性状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
5.伴性遗传现象具有普遍性
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十分普遍,除了上述的果蝇白眼、人类的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外,还有鸡的羽毛芦花性状遗传——控制芦花的基因为 ,非芦花的基因为 ,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叶子形状的遗传——控制阔叶的基因为 ,细叶的基因为 。这些性状均属伴性遗传。
小试牛刀
1.人类染色体有46条,则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
A.44+XX B.44+XY C.22+X D.22+Y
2.正常男性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3.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遗传因子,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无论遗传因子如何,性状只表现为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性状表现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4.果蝇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类型是XY型。下列有关果蝇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染色体比Y染色体小
B.体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C.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D.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5.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下列对F1表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雌雄都有芦花鸡 B.雌鸡都是芦花鸡
C.雌鸡都是非芦花鸡 D.雄鸡都是非芦花鸡
6.男性红绿色盲的色盲基因来自( )
A.他的母亲 B.他的父亲 C.他的父亲或母亲 D.他的父亲和母亲
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一定比Y染色体长
B.果蝇的雌配子中一定含X染色体,含Y染色体一定是雄配子
C.公鸡的体细胞中有两条形态大小不同的性染色体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8.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
A.1/8 B.1/4 C.1/2 D.3/8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人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有44条,性染色体有两条,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即女性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44+XX,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为22+X,共23条,C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正常男性神经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肯定含有Y染色体,A错误;B、精原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肯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性染色体组成为XY,肯定含有Y染色体,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信息“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可知,雌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中不论是否含有Y,其都表现为白色,要从后代性状表现判断出性别,则需要后代中不能出现遗传因子组成为yy的个体,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
4.答案:D
解析:A、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A正确;B、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即雄果蝇的染色体为XY,雌果蝇的染色体为XX,B正确;C、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C正确。D、雄果蝇的精子有两种,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芦花雌鸡(ZBW)与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子代中基因型有ZBZb、ZbW,表现为雌性都是非芦花鸡,雄性都是芦花鸡。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
解析: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Y染色体只能来自他的父亲,所以,男性色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他的母亲。
7.答案:B
解析:A、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A错误;
B、果蝇的雌配子中一定含X染色体,雄配子含有X或Y染色体,含Y染色体一定是雄配子,B正确;
C、公鸡的体细胞中有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ZZ,C错误;
D、没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①,F1代全为暗红眼,则暗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②,雌性全为暗红眼,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关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推出实验②中雌性暗红眼有两种可能:XBXB,XBXb,两种可能性各占1/2,而雄性暗红眼一定为XBY,所以:第一种情况:1/2XBXB与XBY杂交,后代不可能为朱红眼,即比例为0,第二种情况:1/2XBXb与XBY杂交,后代有:1/8XBXB、1/8XBXb、1/8XBY、1/8XbY,其中只有XbY表现为朱红眼,即比例为1/8,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