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7 11: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学校(编号10)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工程。
2.充分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中国统一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秦的统一
秦朝建立的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上,推行_____制,郡下设县。
2.经济上:统一______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统一______ 。
3.文化上:统一______。
4.思想上:实行“______”。
5.军事上:①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____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_____、 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安定了北方。)
②统一南方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秦王嬴政最终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哪些有利条件?
探究二: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学会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探究三:你怎样看焚书坑儒的?这一措施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
时间:
二、秦朝建立 建立者:
都城:
地位:
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最高统治者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地方
2.经济上:
3.思想文化上:
4.民族军事上:
四、秦朝的疆域:东 西 北 南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六国和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建立县制 D.推行禅让制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泰山进行了封禅活动,你认为他在泰山上留下的封禅石碑上的字体应该是
A.楷书 B.隶书 C. 小篆 D.行书
4.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购进一批货物。结账时,这位商人会选择下列哪种货币支付


A. B. C. D.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主。其中“秦皇”的主要功绩是
A.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 实行分封制 D.开创王位世袭制
6..秦长城上的岩画被历史学家称为“历史的语言”,被美术界称为“艺术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秦长城上的“艺术画廊”。下列对秦长城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②修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安定和生产 ④完全隔断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二、非选择题
8.填一填,完成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最高统治者
中央
地方
9.材料解析题: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 烧来经书,涤除旧典,……──《说文系传》
(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
(2)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哪些措施?
(3)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
10.材料分析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请回答:
(1)郭沫若所说的是哪次历史事件?
(2)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而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除政府外,民间只有哪些书不烧?
(3)“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什么?
(4)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件事?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公元前221年、嬴政、咸阳,统一的中央集权
二、1.皇帝、丞相、太尉、郡县,2.货币、度量衡,3.文字,4.焚书坑儒,5.蒙恬、临洮、辽东、
三、北长城、东东海、南南海、西陇西
合作探究
探究一:1.长期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2.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了统一的趋势;4.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5.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无力再与秦抗衡。
探究二:最高统治者
中央
地方
课堂训练
1.B 2.B 3.C 4.B 5.A 6.B 7.D
8.见探究二
9.(1)秦始皇(嬴政)。(2)材料一,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材料二,地方实行郡县制;材料三,统一度量衡;材料四,发布“焚书令”(或焚书坑儒)。(3)有功有过,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巩固国家统一,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局面。过:实行暴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1)焚书坑儒。(2)李斯;加强思想控制;医药、占卜、种植。(3)在当时对功过统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严重破坏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摧残了文化。(言之有理即可)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