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学校(编号 12)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3.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74)
④军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79)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5.东汉瓦解:________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
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探究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背景(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
2.原因(措施)
3.结果(表现)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目的
2.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
3.结果: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和东汉建立
2.光武中兴
3.东汉的衰亡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吸取秦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汉高祖、文帝、景帝减轻农民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重视“以德化民”。21教育网
3.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府库丰盈
三、1.公元9年。2.公元25年,洛阳,光武帝刘秀。3.刘秀。4.外戚、宦官。5.黄巾起义
合作探究
探究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制的体现。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学派的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其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探究二:政治上,实行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实现了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21cnjy.com
课堂训练
1.A ??2.C ??3.B ??4.C ??5.C
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