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在18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将近晚了2000年。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两汉经济的发展1.水利
(治理黄河)
2.农具的改进
3.作物
(普遍种植)汉武帝时期的治理汉明帝时期的治理播种工具耕作技术耧车A.耕犁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B.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1)水稻(南方)(2)小麦(北方)(3)桑麻一、农业的发展1.丝织
2.冶铁(1)使用提花机(2)染色技术高(1)水排(2)铁制兵器逐渐取代青铜兵器(3)钢材的出现二、手工业的进步丝织品精美议一议农业发展了,多的粮食怎么办?
手工业进步了,余下的布匹怎么处理?拿到市场上卖促进商业的繁荣三、商业的繁荣表现(1)长安、洛阳规模宏大(2)专门的商业区“市”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1)掌握铸币权(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抑制商人牟
取暴利,增
加国家财政
收入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史料一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办???结果(意义):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汉武帝朕要亲自治黄河,看它还决口不?思考: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汉武帝治河,因为田蚡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没有水患之忧。
而汉武帝是因为有迷信思想,所以才听田蚡的话 。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理黄河?武帝开始为什么会听他的话?王景是,臣遵旨。黄河水患又严重了,你去修河吧。结果(意义):黄河下游两岸的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汉明帝它大大地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耧车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优点是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犁壁 素纱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素纱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也)。”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史料二请说出史料中的发明、发明者及意义?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
它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质量。它的使用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五铢钱东市西市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答: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东西很不方便。鸟有益鸟,有害鸟,捕杀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小结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
A.王景 B.史禄 C.李冰 D.窦固
3.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是在(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CAC巩固练习
4.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5.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的货币是( )
A.五铢钱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和币 D.刀形币
6.我国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是在(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7.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DACA
我国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 C.汉代 D.魏晋
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今 天的(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