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3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3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8 20: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1、 谁派人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
之间的关系怎样?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4课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是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冒顿鸣镝射马图 我最大的贡献是在秦汉之际统一了蒙古草原;
我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强大骑兵队伍。 我统一蒙古草原使匈奴族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在汉族影响下学会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与现实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
还有匈奴族吗?
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做出了哪些贡献?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
(1)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
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汉、匈人民共同缔
造着祖国历史。 秦末汉初匈奴屡次南犯西汉国力不强,相对匈奴处于劣势对匈奴的骚扰,西汉该怎么办? 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 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西汉初年:实行和亲政策一试身手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西汉初年,国力不济,经济萧条,迫于无奈,被迫采取这项政策,对于西汉王朝来说是无奈之举。
汉初和亲政策效果如何?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匈奴处于劣势。 面对匈奴的骚扰,西汉武帝该怎么办? 主动采取反击政策 汉武帝时国力怎么样??? 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汉武帝时 :反击政策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北征匈奴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
西南)人。卫青外甥。善骑射。一生以除边患
为己任,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每战皆胜,深得
武帝信任。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之壮言。
他作战勇猛,果敢深入。但英年早逝,年仅24岁。霍去病汉与匈奴三大战役示意图 卫青 前127年 霍去病 前121年 霍去病 前121年 卫青 前119年 霍去病 前119年漠北战役河 套河西走廊霍去病墓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上思想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侯国实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军事上抗击匈奴文化上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嫱,西汉元帝时
宫女,封为昭君,竟宁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请
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
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
“阏氏”即皇后。昭君姿容艳美,
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
邪单于的宠爱。
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
你知道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吗 ?成语中的“落雁”指的又是谁?
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塑像 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昭君和亲有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人民和 平友 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 苦;同时也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
西汉元帝时期;与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和亲。 昭君墓比一比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
政策有什么不同? 昭君出塞和汉初的“和亲”都是汉朝
女子远嫁匈奴,两者有什么不同呢?是在国力弱小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求和之策,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汉初和亲昭君出塞时西汉国强,双方是自愿的交往。通过和亲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汉初
汉武帝汉元帝西汉昭君出塞匈奴和亲漠北战役请求和亲七嘴八舌 请你总结两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和亲战争昭君和亲战争有战有和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大事记南匈奴内迁
请求归附、
和亲
填一填?多次
南下
掠夺不能
与西汉
抗衡南匈奴内迁
北匈奴骚扰边境
被迫
和亲卫青、
霍去病
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窦固、窦宪先后
反击,大破匈奴
看图分析: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
上面镌刻的文字都是汉字,例如
单于和亲砖和单于天降瓦当,这种
现象说明了什么?
1、当时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记录
2、汉匈之间文化交流的密切一、 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 )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汉高 D.呼韩邪单于
 3.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单于主动 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  D.汉初国力不足
 4.西汉时期抗击北匈奴的名将是( )   ① 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宪 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练一练BBDA昭君出塞5、下列关于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 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安定
B.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从根本上阻止匈奴南下侵扰;
C.“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D.让一个女子(昭君)出嫁换取和平简直就是汉朝的耻辱D和平交往是主流7、一位旅游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某纪念地拍摄了一幅纪念雕像(如右图)。你认为雕像中的两位人物是
A.冒顿单于,王昭君
B.呼韩邪单于,王昭君
C.汉元帝,王昭君
D.冒顿单于,吕后 6、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
C、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CB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1、这首诗歌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的后两句又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昭君出塞使边境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