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3 11: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学校(编号 18)
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主编
审核
主讲
课题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结果;熟记三国形成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三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2.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条件。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3.正确认识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难点】
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实力,分析战争中曹胜袁败的原因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
1.三国鼎立
背景: 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破坏。
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形成:
魏: 年 称帝,定都 ,三国开始。
蜀: 年 称帝,定都 。
吴: 年 称帝,定都 。
2.经济发展
蜀:
吴:
魏: 台湾地区的联系。
※合作探究(设疑探究,解决疑难)
探究一
1.比较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实力,分析战争中曹胜原因。
探究二
分析赤壁之战中曹败、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
探究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共同结果是什么?并分析导致这一共同结果的原因。
※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消化)
1.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经过:袁绍VS曹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经过:曹操VS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4.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联系。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
A. 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2.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官渡之战
3.“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
A .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5.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东汉 B.魏 C.蜀 D.吴
6.下列哪一次战役体现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愿望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A.消灭袁绍的实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 废掉汉献帝
8.曹操、刘备、孙权之所以能三分天下,他们三人的共同点是( )
A.政治上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B.用人方面招贤纳士举用贤才
C.基础稳固、兵力强大、盘踞一方
D.策略得当,联合对外
9.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10.材料题:
观察下图
?请回答:
(1)你知道图巾A、B、 C 分别代表的是哪三个国家吗?他们的建立者是谁?
A , ;
B , ;
C , 。
(2)图中D、E两地点曾发生过两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们分别是D E 。
(3)F地区当时被称为什么?与吴国当时有什么联系?你对此有何感想?
?
11.简答题: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看,三国鼎立有什么积极作用?
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解决;展示后教师点拨,深化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检查、纠错。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纠错,典例讲评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讲解答题方法,点拨纠错。
【反思质疑】
成功收获:
知识缺陷:
学法反思:
激励计划:
第18课 三国鼎立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东汉,200年,208年,220年、曹丕、洛阳,221年、刘备、成都,222年、孙权、建业
2.丝织业兴旺发达;兴修水利工程;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达夷洲
课堂训练
1.A 2.D 3.B 4.C 5.C 6.B 7.C 8.B 9.A
10. (1)A魏、曹丕,B蜀、刘备,C吴、孙权;(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3)夷洲,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台湾地区很早就与大陆有联系,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根本原因: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后,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从各方力量来看,不具备统一的客观条件。直接原因: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进展四川,三方形成犄角之势,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积极作用: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言之有理即可)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