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程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 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 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 操 刘 备 孙 权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赤壁古战场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 开国君主都是谁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不少同学通过各种文学、影视作品对三国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可在全班或学习小组内组织一次三国成语或三国故事赛讲会。
2.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家。但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般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请组织大家讨论一下曹操这个人物,从中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曹操的画像 曹操的京剧脸谱
3.用区位图示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形势。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4.通过下列表格,你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胜败原因 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祖国大陆到达夷洲的第一支船队是( )
A.吴国船队 B.魏国船队 C.蜀国船队 D.东汉船队
二、填空题
220年,_______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_______,东汉结束;_______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_______,史称蜀;222年,孙权称_______,国号吴,后定都_______。
三、连线题(把下列有隶属关系的三组人物用线连起来)
曹操 诸葛亮
刘备 周瑜
孙权 许攸
四、简答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五、阅读识图题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右图中人物是谁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资料下载】
曹 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年轻时不拘小节,很有志向,被当时的名士许劭评论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灵帝熹平三年(174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拜为骑都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年),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在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攻战中,曹操的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击败 ( http: / / www.21cnjy.com )袁绍,此后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安十三年(208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后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曹操被追尊为魏武帝。
魏武三诏令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激烈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为了在同吴、蜀对抗中获得优势,曹操曾先后三次颁布诏令,要地方举荐人才,强调用人不拘小节。
210年,曹操在《求贤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突破了当时仅凭家世门第选拔官员的藩篱。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进一步强调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这种重“进取”而轻“有行”的用人标准,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几乎颠覆了传统“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
217年,曹操颁布《举贤勿拘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令》称:“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正是由于这种不拘一格地录用人才,曹操麾下聚集了一批谋士和战将,并最终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占据一席之地。
【思维拓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追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词中的“周郎”“公瑾”指谁?“一时多少豪杰”包括当时哪些豪杰?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的“曹刘”指何人?“孙仲谋”又是指哪一位?为何作者对他们三位如此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