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2 17: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1)西汉: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治河工地。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东汉:明帝在位时,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农业的进步
(1)农具的进步: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农作物的种植:汉代小麦已在北方普遍种植,南方多种水稻。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桑麻。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丝织技术:已经使用提花机,染色的技术也很高。
2.冶炼技术
(1)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汉代的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商业的繁荣: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人称东西二京。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问题1】 汉代经济发展迅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探究:(1)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代的统治者如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光武帝等人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措施(如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技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水利的兴修、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问题2】 两汉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科技成果?
探究:(1)汉代的牛耕已使用了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耕犁上还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 000多年。
(2)两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
(3)两汉时已经有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这属于世界首创,比欧洲早1 000多年。
(4)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已使用提花机。
(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 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
(6)汉代的炒钢技术是世界首创,欧洲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一、选择题
1.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去黄河下游考察,察看黄河大堤,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汉朝时亲临治理黄河工地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明帝 D.汉景帝
答案:A
2.在江苏省徐州市有一条黄河故道,是黄河夺淮入海的结果,曾经给徐州人民带来多年的水患之灾。历史上曾多次治理黄河,其中有一次治理使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请问这次治理是在(  )。
A.汉武帝统治时期 B.东汉明帝统治时期
C.汉文帝统治时期 D.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
答案:B
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
A.半两钱 B.刀型币 C.五铢钱 D.银圆
答案:C
4.下图是“汉代牛耕图”,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是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叫(  )。
A.直辕犁 B.曲辕犁 C.二牛抬杠 D.耧车
解析:解此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图片的内容,两牛并排犁地,即图中的牛耕方法是“二牛抬杠”的方法。
答案:C
5.汉朝时期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答案:B
6.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
A.文化区 B.生活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答案:C
二、组合列举题
7.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________________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钱币:____________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________
答案:(1)提花机 (2)水排 (3)五铢钱 (4)长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