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 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学习过程:
一、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带目标阅读课本知识)
1、文字的演变
①甲骨文:商朝刻在 或 上的文字。已具备 结构的基本形式。
②金文:又叫 。因为商周时人们把文字刻在 而得名。
③大篆:这是 晚期人们统一整理后的文字。
④竹帛书:战国时,人们用毛笔蘸墨写在 或 上。
2、科学技术
①天文:商朝甲骨文 里有许多 、 的记录。
②历法:夏历, 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一年 个节气。
③医学:名医 发明 法,即 、 、 、 。
3、文学:诗人 与代表作 。
4、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湖北随州出土的 最为珍贵。
三、探讨交流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四、强化训练
(一)、选择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3、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二)材料解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①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何时?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③材料反映出他的什么精神?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古文字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2、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
A.三星堆 B.都江堰 C.故宫 D.端午节
3、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4、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二)简述题
简述我国在战国以前文字的演变过程。
六、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
我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