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5 17: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与综合比较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而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字体“大篆”。所以A、B、D都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故选C。
点评:考查字体的演变
2、从商代甲骨文可以看( )
A.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B.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C.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的形态 D.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9.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判断能力。B项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与比较成熟的文学是相矛盾的,D项原来指的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现在已经推前了1200年,所以正确答案为A,在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故选A。
点评:考查甲骨文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开始的(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商朝的甲骨文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所以说商朝时我国就已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故选A。
点评:考查甲骨文
4、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故选A。
点评:考查甲骨文
5、关于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B.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记载了周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注意打破常规习惯思维,再现了对甲骨文的内容和评价的理解记忆。甲骨文反映的是商朝的情况。故选D。
点评:考查对甲骨文的理解
6、“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从题干中的“商朝”和“书面语”中可判断是甲骨文。故选A.
点评:考查对甲骨文
7、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由此判断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上的字体应是金文。故选B。
点评:考查金文
8、电影大片《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刺杀秦王时所携带的地图,最可能是哪一种材料制成的( )
A.龟壳 B.玉石 C.竹简 D.帛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人们最初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西周时篆刻在青铜器上,战国时期出现了竹简和丝帛等书写工具。荆轲刺杀秦王时所携带的地图需要非常轻便,所以帛的可能性最大。故选D。
点评:考查书写材料
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 D.金文、篆书、甲骨文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朝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为“篆书”,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甲骨文、金文、篆书
10、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记录下来,你认为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时代应该是( )
A.春秋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题干,夏商时期都有观察日食的现象,商朝使用甲骨文,故符合题意的是商朝。选B。
点评:考查甲骨文
11、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订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一历法出现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朝时已经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故选B。
点评:考查历法
1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有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故选D。
点评:考查24个节气的出现
13、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 )
A.屈原 B.李冰 C.商鞅 D. 扁鹊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看脸色”是望,“听胸部”是闻,“问感觉”是问,可得知总结出这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扁鹊。故选D。
点评:考查扁鹊
14、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
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端午节。故选C。
点评:考查屈原
15、下图是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成套青铜编钟,它的出土充分说明( )
A.我国古代音乐在春秋战国达到较高水平
B.夏朝时开始从西域吸取西域音乐
C.西周时大型宫廷舞有了大型的音乐器械
D.是为了商朝时的软舞做伴奏的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之际盛行“钟鼓之乐”,编钟是钟鼓乐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故选A。
点评:考查战国编钟
16、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 ( )
A.小篆 B.钟鼎文
C.甲骨文 D.刻画符号
答案:D
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解析:
分析: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而C项是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A、B两项又出现在C项之后。故选D。
点评:考查文字的起源
17、从商代甲骨文可以看
A.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B.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C.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的形态
D.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判断能力。B项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与比较成熟的文学是相矛盾的,D项原来指的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现在已经推前了1200年,所以正确答案为A,在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故选A。
点评:考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
A.有了官吏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吏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答案:D
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解析:
分析:解答的关键是知道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据此确定D项正确。
点评:考查甲骨文
19、《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答案:B
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读懂题干的引文,明白“殷”指商朝,以及“典”“册”的含义。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B.
点评:考查甲骨文
20、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答案:C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与综合比较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而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字体“大篆”。所以A、B、D都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被改成春秋时期,故选C。
点评:考查文字的演变
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面材料:
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
(2)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是为纪念这位作者,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4)
答案:(1)诗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他表达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楚国人民同情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3)因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他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借诗表达对多灾多难的楚国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点评:考查屈原的相关情况
22、下图是“马”在文字演变过程的变化,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再翻阅点儿其它材料,讨论、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单叙述一下我国汉字发展的过程。
(2)怎样认识汉字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起源传说的“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到“半坡出土的彩陶盆”的“刻画符号”文字萌芽;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汉字的形成。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构字方法,并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之后的金文(商周铜器铭文)、小篆(秦统一后规定的标准文字)、隶书(秦统一后民间流行的一种简便文字)、楷书(东汉末出现,后成为我国的标准字体)是汉字的发展。
(2)汉字发展有其悠远的历史,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特别是它形象的表达方式,意寓深远的含义,无不折服所有的“外国人”。它是世界惟一的形声表意方块字,且经久不衰。汉文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国汉字发展的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商周铜器铭文)、小篆(秦统一后规定的标准文字)、隶书(秦统一后民间流行的一种简便文字)、楷书(东汉末出现,后成为我国的标准字体)是汉字的发展过程。
点评:考查文字演变
23、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2)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有何特点?
(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答案:(1)甲骨文。商朝。
(2)龟甲或兽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甲骨文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图片中文字“商朝龟甲卜辞”“商朝牛骨刻辞”,可知是商朝的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1)、(2)题。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由此回答第(3)题。
点评:考查甲骨文
24、读下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12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上述文字是甲骨文12生肖,你能将它们一一对应吗
(2)从上图中,你能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答案:(1)从左至右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都属于象形文字。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可以根据现在的汉字结合图片的文字进行对比和分辨。
点评:考查象形文字甲骨文
25、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上的成就。
答案:①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我国有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②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③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并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知识点:中华文明的勃兴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分清春秋战国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等科技上的成就。
点评: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