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5 17: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图一是战国时期出现铁农具,图二是西汉发明的耧车,图三是唐朝的筒车,图四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按时间顺序排列因此选A。
点评:首先认识这四幅图片,才能更好的掌握此题的做法。
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
A.王景 B.李冰 C.郑国 D.杜诗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东汉明帝 ( https: / / www. / s wd=%E6%B1%89%E6%98%8E%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王景,因此选A。
点评:掌握科学家王景在东汉时吃力黄河成功,解决了黄河泛滥的问题。
3.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是秦始皇的措施,①②③属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因此选D。
点评:知道哪些事是汉武帝采取的,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很明显是秦始皇的。
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
A.提花机 B.水排 C.耧车 D.印染机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汉代开始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丝织品,因此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学生了解提花机属于哪一方面的用具就可。
5.发明水排的是(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水排的发明者,另外分清年代,很明显王景是治理黄河的科学家,东汉的杜诗发明了水排,因此选B。
点评:本题关键分清朝代,此题比较简单。
6.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
A.北京 南京 B.北京 天津 C.长安 洛阳 D.洛阳 开封
答案:C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两汉的都城, 两汉的都城繁华,被人们称为“东西二京”,这里的“二京”是指长安和洛阳,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最繁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因此选C。
点评: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东汉的都城是洛阳。
7.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 汉明帝
答案:D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对黄河的治理东西两汉比较重视的皇帝是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和东汉时的汉明帝 ( https: / / www. / s wd=%E6%B1%89%E6%98%8E%E5%B8%9D&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因此选D。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是记住即可
8.水排是一种( )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知道水排的作用。
9.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答案:D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在中国,基本上是战国时期开始,到汉朝的时候基本完成.,因此选D。
点评:汉朝冶铁技术提高,到汉朝时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10.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秦始皇规定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因此选C。
点评:重要的是区分五铢钱和圆形方孔钱属于不同的两个黄皇帝时期。
11.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两汉的都城繁华,被人们称为“东西二京”,这里的“二京”是指长安和洛阳,开封是我国八大古都,北宋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最繁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因此选B。
点评: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东汉的都城是洛阳。
12. 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物质文化繁荣的基础,正因为有了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所有才有了长安城的繁华,因此选A。
点评:经济的发展是根基,是根本原因。
13.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长安城内设有两个商业区,称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因此选A。
点评:这里的市不是指城市,而是指东西两市。
14.下面几项重大发明,不属于东汉时的是( )
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 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温室栽培技术属于现代的技术,BCD属于东汉。因此选A。
点评:此题关键掌握汉代生产工具,有三项,水排、耧车、犁壁的安装。
15.据《西京杂记》载:汉宣帝时,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曾使用一种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精美的花纹,60天能织成一匹,价值万钱。这种能织出花纹的设备是( )
A.纺轮   B.提花机   C.花针   D.钩针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提花机的使用,提花机能够织出精美的的花纹。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了解提花机的使用。
16.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提花机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时间,很明显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并发行的,西汉时期开始是用提花机,因此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西汉,因此选B。
点评:关键把我五铢钱,联系到汉武帝,此题就好做了。
17.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答案:B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A和C选项是属于秦始皇个人的措施,D选项是属于汉武帝个人的措施,两人共同的是统一货币方面,秦始皇是圆形方孔钱,汉武帝时五铢钱。因此选B。
点评:记住两个人在位期间采取的措施,此题就好区分了。
18.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
答案:C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的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更好为统治而服务。因此选C。
点评: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在经济方面实现了统一。
19.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 ( )
①国家统一 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 ④社会相对安定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①②④都符合,汉朝重农抑商,③不符合,因此选A。
点评:关键掌握重农抑商的政策。
20.我国封建社会,自汉朝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 ( )
A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B封建社会商人囤积居奇,使社会不稳定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代都要以农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
D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生存的基础,而商业不能为社会创造什么财富
答案:A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是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这种现象到了宋元时期有所改善。因此选A。
点评: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这种现象一直延续的宋元,在宋元时期统治者才开始扶持商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填空题
秦朝统一使用 铜钱,汉武帝统一铸造 钱。
答案:圆形方孔、 五铢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秦朝和汉朝使用的货币,以货币使用考察为切入点,秦朝汉朝的货币使用情况,在做这类题注意审题,先了解考查知识的范围在什么里领域。
点评:关键分清秦朝和汉朝。
22.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2)图一新型播种工具是何时发明的
(3)图二中机械是谁发明的 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答案:(1)图一: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图二:水排。利用水力鼓风,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2)西汉。(3)杜诗。一千多年。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两汉先进的生产工具耧车和水排,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水排是谁发明的,历史地位如何。
点评:掌握两汉先进的生产工具,耧车和水排,作用分别是什么,发明的时间人物是关键。
23.课本75页的西汉长安图
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2)图中“西市”和“东市”指的是什么区?
(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
(4)与这个城市并称为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5)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身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都对不对?你怎么看?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的治理有什么意见?
答案:(1)西汉(2)商业区(3)因为汉朝实行抑商政策。(4)洛阳(5)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不对,因为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其它的都对,因为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议:如规划城市的楼房建设,多植树,加强城市的绿化,美化环境等。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察长安城里的“市”是什么意思,以及汉朝所采取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让学生从主观认识的方面老考虑问题,同时肯定汉朝的一些措施有利于保护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第(5)小题关键理解汉朝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汉朝的做法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四、分析探究题
24.联系现实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期,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答案:(1)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东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教训: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黄河的治理,汉代的皇帝汉武帝和汉明帝注重治理黄河解决水患,同时有秦始皇的做法留给后人的教训,联系现实怎么样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教导学生保护环境。
点评:从黄河方面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5.列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结合科技发明与生产的关系谈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犁壁、耧车、水排。科技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点:两汉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汉代先进的生产工具,列举题型,汉代出现的犁壁、耧车、水排都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得出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点评:科技的发明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