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2.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5.右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试图能力,应加强训练。
6.“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7.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8.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三国的位置,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9.图1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三国的都城位置,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0.下列关于曹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C.与刘备、孙权在赤壁展开大战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解题关键词是不正确的,曹丕220年废汉献帝,建立魏国,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1.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答案:C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2.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三国的地理位置,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3. 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孙权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4.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5. 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曹操死后,曹丕自立为帝,建立了魏政权,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6.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曹操死后,曹丕自立为帝,建立了魏政权,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17.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比较能力,应加强训练。
二、非选择题
18.列举三国时期三国的国名、建立者及都城。
答案:
魏 建立者是曹丕 都城在洛阳
蜀 建立者是刘备 都城在成都
吴 建立者是孙权 都城在建业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应加强训练。
1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赞 。与他相关的成语或典故你还知道有哪些? 、 、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这首诗在说 (人物)。
答案:诸葛亮;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诸葛亮。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应加强训练。
20.三国时期 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 (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答案:吴国;夷洲。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吴与台湾的联系,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应加强训练。
21.三国时期开始于 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 年。
答案:吴国;夷洲。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期的起止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应加强训练。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
(3)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周瑜;诸葛亮。
(5)官渡之战。
(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事件,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历史知识能力,应加强训练。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官渡之战后,他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此文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
(2)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他能有此作为?
答案:(1)曹操;希望一统天下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和追求的雄心壮志;诗歌表达了他老当益壮,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2)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他能有此作为主要是因为他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曹操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它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候”。二是曹操能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实力不断增强。三是官渡之战过程能够任用贤能的人最终取得胜利。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历史知识能力,应加强训练。
24.阅读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回答:
(1) 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1)诸葛亮
(2)“取西蜀”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火烧敌军。
(3)“功盖三分国”
(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功绩,学生应掌握好。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能力,应加强训练。
25.阅读 (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 \t "_blank )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最后有没有实现?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结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曹操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北方,最终统一全国。没有实现,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未能统一全国。
原因:曹操在赤壁之战时骄傲轻敌,曹军长期作战,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水土不服,不习水战,战术错误。孙刘联合抵抗,巧用战术,最后曹军以多败少。
启示:做事不能骄傲轻敌,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等。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曹操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知识能力,应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