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历史第4课课件 夏、商、西周的兴亡(含视频)4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历史第4课课件 夏、商、西周的兴亡(含视频)4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4:30:00

文档简介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黄帝和尧、舜、禹禹大禹陵尧舜禹传说中,舜、禹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的?1.夏朝的兴衰禹帝王像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在涂山大会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涂山,一说在今安徽蚌埠(Bèng bù)市西当涂山。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哀公七年》伯 益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启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夏 启  此文献的大意是:启后来杀死了伯益,打败了反对他的有扈(Hù)氏,还把有扈氏的俘虏变成了放养牲畜的奴隶。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尧舜禹启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继承制变化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8间、进深3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手工作坊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河南偃(yǎn) 师二里头夏朝 宫殿基址群发 掘现场。二里头遗址  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出现了镇压人民的刑罚;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标志着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诞生了。茫茫禹迹,画作九州。 ——《左传》襄公四年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拓片夏桀把人当坐骑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夏桀暴虐无道,大修宫室台榭,赋敛无度。人民在他的压榨下,非常痛苦。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韩诗外传》成汤  当夏朝衰落时,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商部落强大起来。成汤继位为商的首领时期,商部落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部落。成汤征服夏朝的属国,并灭掉了夏桀。(成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 ——《越绝书》 (成汤伐桀)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孟子·滕文公》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诗经·商颂》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成 汤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边远的少数民族),莫敢不来享(进贡),莫敢不来王(朝见),曰商是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商颂》河南省偃师市西亳(bó)商城城墙遗址(成汤建商时都城)  西亳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面积190公顷,遗址范围南北1700米,中部1120米,城周围有夯筑土城墙。一般认为偃师古商城,即汤所建西亳。  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日渐强盛。鼎盛时期,商的势力范围东至山东西部,西到陕西西部,南抵长江流域,北达河北北部。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殷墟商代遗址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   镰刀是农业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于王室贵族的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很大。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商朝后期。立耳,长方形大鼎,用作炊食具或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出土。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米,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纹、人头纹、夔纹等,并组成精美整体图案。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朝的统治长达500多年,最后一个王是纣(Zhòu)王。纣王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加速走向灭亡。  在我国商朝后期,地处泾(jīnɡ)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了力量不小的政权。商始祖契,舜时佐禹治水有功,任司徒。周始祖弃,尧时举为农师,舜赐号后稷。陕西省扶风境内的周人早期居住地周原遗址周 原周武王姬发像姜尚像  姜尚,又称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周代齐国的始祖,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他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牧野之战(后人绘画)牧野之战3.西周的分封制宜侯夨簋(zè ɡuǐ)  西周早期青铜器,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簋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重4.35公斤。簋内有铭文120余字,实存116字,记述周康王册封为宜侯夨,赏赐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簋铭文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到各地去建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为国君(一般称为诸侯)。注:古代的“封建”,政治名词,分封土地,建立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西周分封形势图北京一带称 燕蓟之地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分封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 派征赋役权利权利权利义 务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祭器。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1700余名奴隶之事。大盂(yú)鼎叔虞立国之处(今山西太原晋祠)  晋国开国君主叫姬虞。他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故又称叔虞,因为被封于唐国,也称唐叔虞。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xiè)父改国号为晋,从此开始称作晋国。西 周 灭 亡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统治中心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3.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 4.夏朝的政治和经济夏朝的 兴衰1.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及夏朝的灭亡 2.商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盘庚迁殷 4.周武王灭商的时间 5.西周的建立及都城商汤灭夏与 武王伐纣西周的 分封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3.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B2. 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B3. 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 ) A.夏桀 B.禹 C.纣王 D.幽王A4.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 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 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 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D5.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 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