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八课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用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1.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演变
神话中发明汉字的仓颉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
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我国文字起源很早。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陶器上刻画符号表
二里头遗址出土
羊
日
.
象形
木
指事
本
末
会意
休
形声
“木” 部形 声字 形旁 声旁
案 木 安
杆 木 干
栏 木 兰
样 木 羊
…… …… ……
木
老
考
转注
两个字义同、音近、形似,可相互注释。
(本义同“老”)
假借
自
本来是表示鼻子的象形字,假借用来表示自己。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懿荣[清]
甲骨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鼠
牛
虎
龙
蛇
马
狗
猪
猴
鸡
兔
羊
会意字,“伐”就是用“戈” 来砍“人”的头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
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
钻凿卜骨的工具
1
2
3
4
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甲 骨 文 占 卜
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用作炊食具或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米,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戊”铭文,故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该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司母戊鼎
金 文
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商]
商、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铭文。
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调兵虎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
小 篆
甲骨文
金文 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汉字的演变
[秦]
[商周]
[西周]
[商]
[魏晋]
[秦汉]
红铜错银鎏金毛笔 [战国]
用毛笔书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的文字
楚竹书 [战国]
楚帛书 [战国]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
汉代蔡邕《熹平石经》
甘肃《武威汉简》
秦时隶书逐渐流行,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程邈[秦朝狱吏]使隶书规范化。
隶 书
1.甲骨文[商]
①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一、文字的演变
2.金文、铭文[商周]
3.大篆[西周]
4.毛笔与竹帛书[战国]
归纳要点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商代记日食的牛骨
商代刻干支表牛骨
扁鹊行医
春分
惊蛰
雨水
立春
大寒
小寒
冬至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白露
秋分
寒露
月 全 食
月 食
资料一:
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资料二:
“(周)懿王元年天再旦(天亮了两次)于郑”
资料三: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日夕有食
月夕有食
商朝甲骨文中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在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周]
历法的出现和完备
夏朝:出现历法,即夏历,也叫农历。
商朝: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测定出24节气。
历 法 夏 朝 即农历
商 朝 大小月、闰月
战 国 24个节气成就。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谚语中的历法
春打河开,南雁北来。
立春天气晴,百谷好收成。
惊蜇点瓜,夏至开花。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清明刮了坟头土,一旱四十五。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
四诊疗法
望:看气色
闻:听声音
问:问病情
切:按脉搏
扁鹊针灸图:原石像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画面上的扁鹊半人、半鸟形象,正在给病人针灸治疗。
扁鹊: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扁鹊像
扁鹊针灸图
扁鹊,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针刺
按摩
汤药
治疗疾病
归纳要点
①最早记录日食、月食[商]
①夏历[夏]
②12个月、大月、小月、闰月[商]
③24节气[战国]
历法
医学家扁鹊[春秋战国]
①四诊法:望、闻、问、切
②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医学
天文
②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春秋]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3.屈原和“钟鼓之乐”
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他?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
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出了《离骚》等不朽诗篇。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国贵族。因受谗毁谤被一再放逐,后楚被秦灭,对楚国前途深感绝望,于公元前278年,投汨罗江自杀。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等。
屈原
《离骚》是一篇优秀的抒情长诗。鲁迅评价《离骚》说:“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楚辞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有《离骚》、《九歌》等名篇。
辞
钮钟,用来定调
甬钟,声音清脆嘹亮
甬钟,声音深沉宏亮
曾侯乙墓的整套编钟
编钟
编磬
鼓
古乐编钟
文字的演变
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屈原的和“钟鼓之乐”
1.甲骨文
2.文字的演变
1.天文学成就
2.历法的成就和扁鹊
1.《离骚》
2.“钟鼓之乐”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文字
科技
文艺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音乐
1甲骨文[商]
2金文、铭文[商周]
3大篆[西周]
最早记录日食、月食[商]
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春秋]
夏历[夏]
大月、小月、闰月[商]
24节气[战国]
名医扁鹊[春秋战国之际]
四诊法:望闻问切
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屈原《离骚》[战国]
钟鼓之乐[战国]
1、下面关于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金文→大篆
B金文→甲骨文→大篆
C大篆→金文→甲骨文
D甲骨文→大篆→金文
2、妈妈说小明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这种记载日期的方法相传来源于( )
A东周 B西周 C夏朝 D商朝
3.从2008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
A春秋时期的屈原
B春秋时期的孔子
C战国时期的屈原
D战国时期的孟子
4.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时间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战国时,中国古代医学有了发展,有位名医总结自己的行医经验,创立了“四诊法”诊断病情,并一直被后世的中医所沿用,他就是( )
A神农氏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金文指下列哪种文字
A甲骨文的雏形
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鎏金的字
8反映我国古代音乐水平较高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 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屈原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
他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共46张PPT)
第八课
文字的演变
神话中发明汉字的仓颉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
羊
日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者 王懿荣[清]
甲骨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鼠
牛
虎
龙
蛇
马
狗
猪
猴
鸡
兔
羊
会意字,“伐”就是用“戈” 来砍“人”的头
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商]
商、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铭文。
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
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
甲骨文
金文 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汉字的演变
[秦]
[商周]
[西周]
[商]
[魏晋]
[秦汉]
红铜错银鎏金毛笔 [战国]
用毛笔书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的文字
楚竹书 [战国]
楚帛书 [战国]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
1.甲骨文[商]
①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一、文字的演变
2.金文、铭文[商周]
3.大篆[西周]
4.毛笔与竹帛书[战国]
归纳要点
月 全 食
月 食
资料一:
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资料二:
“(周)懿王元年天再旦(天亮了两次)于郑”
资料三: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新疆北部发生了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正好是天亮之际。
日夕有食
月夕有食
商朝甲骨文中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在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周]
历法的出现和完备
夏朝:出现历法,即夏历,也叫农历。
商朝: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测定出24节气。
四诊疗法
望:看气色
闻:听声音
问:问病情
切:按脉搏
扁鹊,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针刺
按摩
汤药
治疗疾病
归纳要点
①最早记录日食、月食[商]
①夏历[夏]
②12个月、大月、小月、闰月[商]
③24节气[战国]
历法
医学家扁鹊[春秋战国]
①四诊法:望、闻、问、切
②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医学
天文
②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春秋]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他?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
吸收南方民歌之精华,采楚国方言,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写出了《离骚》等不朽诗篇。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钮钟,用来定调
甬钟,声音清脆嘹亮
甬钟,声音深沉宏亮
曾侯乙墓的整套编钟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文字
科技
文艺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音乐
1甲骨文[商]
2金文、铭文[商周]
3大篆[西周]
最早记录日食、月食[商]
最早记录哈雷彗星[春秋]
夏历[夏]
大月、小月、闰月[商]
24节气[战国]
名医扁鹊[春秋战国之际]
四诊法:望闻问切
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屈原《离骚》[战国]
钟鼓之乐[战国]
1、下面关于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金文→大篆
B金文→甲骨文→大篆
C大篆→金文→甲骨文
D甲骨文→大篆→金文
2、妈妈说小明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五,这种记载日期的方法相传来源于( )
A东周 B西周 C夏朝 D商朝
3.从2008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
A春秋时期的屈原
B春秋时期的孔子
C战国时期的屈原
D战国时期的孟子
4.二十四节气出现的时间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战国时,中国古代医学有了发展,有位名医总结自己的行医经验,创立了“四诊法”诊断病情,并一直被后世的中医所沿用,他就是( )
A神农氏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金文指下列哪种文字
A甲骨文的雏形
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鎏金的字
8反映我国古代音乐水平较高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 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象形
木
指事
本
末
会意
休
形声
“木” 部形 声字 形旁 声旁
案 木 安
杆 木 干
栏 木 兰
样 木 羊
…… …… ……
木
老
考
转注
两个字义同、音近、形似,可相互注释。
(本义同“老”)
假借
自
本来是表示鼻子的象形字,假借用来表示自己。
春分
惊蛰
雨水
立春
大寒
小寒
冬至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白露
秋分
寒露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屈原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
他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