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3张PPT。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
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
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
在孔、孟、墨、韩那里,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
读到了人生智慧。
老子 墨子 孟子 孔子 庄子 韩非子 孙武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思想家老子
百家争鸣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1.政治主张:2.教育思想:3文化成就:孔子的政治主张结合视频,联系课本,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1.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思想:3文化成就: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停的哭泣。教育思想阅读课文46页第三段,找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2.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
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
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
再做。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先进的教育方法。
问:通过材料,你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吗?
小故事: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一、孔子2.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③学习态度: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学习方法:提倡“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名言教育思想连线文化成就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儒家经典“五经”:《诗》《书》《易》《礼》《春秋》3.文化成就:整理古籍,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里论
语
残
页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1.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③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④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3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写《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曲阜三孔孔府孔林孔庙日本长崎孔庙大门德国科隆孔庙美国华岗大成馆孔子生平孔子名片 圣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主要成就政治思想方面1.提出“仁”的学说2.主张“爱人”,“为政以德”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教育思想:1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 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
思考问题
3 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文化成就:整理古籍编定《春秋 》言论记录《论语》四书:
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孔子问礼于老子图老
子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7-48页,找出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 老子
年代:春秋晚期
国籍:楚国
创立学派:道家
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以柔克刚。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著作:《道德经》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 思想:事物是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经》书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 思想:事物是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2、文化成就:《道德经》《道德经》书影老
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德经》书影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百家争鸣的含义什么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开始于春秋,鼎盛于战国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墨家法家儒家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古代对老师或者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
老子思想学派道家
孙武兵家
荀子诸子百家及其思想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代表的学派,阅读课文的相应内容,完成表格。时 代 春 秋 战 国学 派代表人物著作或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著作或主要观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孟子 “春秋无义战”“仁政” “民贵君轻 ”可持续发展思想墨子“兼爱”、“非攻”老子《道德经》、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以柔克刚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孟母与孟子 ︱孟子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释义:富贵了也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在贫困卑贱的生活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强权暴力的压迫也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请举例说明。 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交往的原则:平等,尊重,友善、换位思考。)
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孟子:“仁政”(以德化民)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可持续发展战略)
墨子:“兼爱” 、“非攻”(构建和谐社会)
韩非子: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说明,铁农具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何作用?(提示: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的时代,社会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材料二:根据材料二,在春秋战国的动荡社会下,各国如何寻求出路?变法图强 由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一大批没落贵族、文化官员流落民间,……文化学术向民间扩散,为私学兴起创造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门派林立,著书立说,广招弟子,传道授业,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材料三:材料三反映的私学兴起的情况,所起到的直接作用是什么?(提示:可用材料的原话回答。)储备了人才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社会制度的变革人才准备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各国变法图强私学的兴起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揽人才,请你以当时某派学者的身份,给急需人才的国君写一封百字文的自荐信,阐述自己的学派观点。学以致用 动动手孟子,儒家学派 “作为统治者,应该施政于民,民贵君轻啊!”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墨家学派,墨子 “我觉得对别人就像对自己一样,要尽量地帮助别人,而且不能进行不义的掠夺战争。”韩非子,法家的代表人。 “哼,用‘爱’是不行的,我觉得就应该用严酷的刑罚来治理国家。”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膑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儒家例文:
XX国君:
你好。我是兵家学派(学派)的代表人孙膑(代表人)。
我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点)只有对敌我双方以及与战争有关的各方面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最终取得胜利。(理由)这就是我的观点。
孙膑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招揽人才,请你以当时某派学者的身份,给急需人才的国君写一封百字文的自荐信,阐述自己的学派观点。学以致用 动动手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孟子孟母与孟子《荀子》书影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主张墨子名片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著有《道德经》。
老子 庄子
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韩非子名片韩非子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孙
武清版《孙子兵法》书影兵家学派创始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 孙膑 战国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兵圣 孙武
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小结巩固课堂测试1. 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说不定,正是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创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微,想借此出人头地
B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谁的学说最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
A.孔子 B.韩非 C.老子 D.墨子
4.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5.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BBA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想一想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动脑筋: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3、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例能证明这一道理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祸相倚;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