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整理成的一种样式。
4.竹帛书: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夏朝就有日食的记载,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
2.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文学: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2.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问题】 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古代文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笔画纤细,字形像图画。
(2)金文因大部分都是范铸的(把字先刻在范上),可以细细加工,所以笔画宽而粗,用的是“肥笔”和“圆笔”,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
(3)篆是字体加长、引长的意思,篆书有大篆、小篆两种,大篆又称“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文字,笔画圆匀,结构繁复,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由它演化而来。
(4)总的来说,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方形和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降低。
一、选择题
2011年暑假,马小虎同学参观了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据此完成1~3题。
1.马小虎同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看到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答案:A
2.来到第二展厅,马小虎同学欣赏了“金文”,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
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答案:B
3.参观完中国文字博物馆后,马小虎同学感慨道:“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请你告诉他,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4.小华和小红同学在争论我国的历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请你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答案:A
5.2010年10月29~30日,首届“中国·内丘扁鹊文化节”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隆重举行。扁鹊生活的时代是( )。
A.夏商之际 B.西周 C.春秋战国之际 D.秦朝
答案:C
6.2010年6月16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在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开幕。你知道屈原的诗篇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论语》
答案:A
7.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用现代科技声光技术展现了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湖南 B.安徽 C.湖北 D.陕西
答案:C
二、读图简答题
8.观察下列图片,请完成:
图1 图2
(1)根据所学知识对图1文字作简要介绍。
(2)图2中文字分别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字?
参考答案:(1)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①是早期甲骨文上的图画文字“马”字,②是晚期甲骨文上的“马”字,③是金文中的“马”字,④是大篆体的“马”字。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导学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及其演变。
2、能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3、能说出屈原的文学成就,学习屈原的优秀品质。
重 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 点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
解决对策
备习
搜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日食、月食的现象和二十四节气歌。
研习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和大篆
3、书写工具的变化
1、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的?
2、“金文”出现于什么时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它的别称?
1、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是什么。
2、展示商代甲骨文。
3、提问:现已发现的青铜器中铸刻文字最多的是哪个。
4、介绍战国时期人们书写工具的变化。
1、说出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是什么。
2、介绍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3、总结我国商周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可将甲骨文的发现过程以故事的形式加以表述。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
2、历法
3、医学
1、夏商时期我国在天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2、我国传统历法来源于哪个朝代?在哪朝有了发展?
3、名医扁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教师讲授 (检查备习)
1、夏、商、周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2、播放动画,讲述夏历、节气。
3、介绍名医扁鹊。
1、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我国的农历。
2、说出24个节气(背诵节气歌)及作用。
3、通过学习知道中医的鼻祖及治疗方法。
关于我国农历、干支纪年学生不明白,教师要做简单介绍。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诗人屈原
2、“钟鼓之乐”
1、屈原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成就?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什么音乐?目前已知的春秋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是什么?
教师讲授(检查备习)
1、引导学生说出什么节与诗人屈原有关,说说风俗习惯及介绍屈原。
2、补充学生说的不全的,并进一步介绍屈原。
3、让学生听听钟鼓之乐,感受鼓乐之美
1、学生介绍屈原及纪念他节日的习俗,通过事迹了解诗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学生听音乐,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了解“钟鼓之乐”。
学生能否明白《离骚》是屈原吸收楚国方言创造出的新体诗歌,因此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的小字部分,理解楚辞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兮”字。
精习
见学案
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检测与运用问题
板书设计
文字的演变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天文、历法和医学
屈原和“钟鼓之乐”
教学反思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 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 、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中华文化一勃兴,就展露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的独创,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对指导中国农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医成为人类的瑰宝。屈原的忧国忧民、高洁耿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同时也深远影响着世界。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
入
新
课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
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落
实
课
标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二、 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 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 屈原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让学生对古代文字有一个感性认识)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总结出文字的演变历程: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学生展示
搜集到的关于24的谚语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学生找出这一时期音乐方面的成就。
反
思
完
善
六、整合知识:
列表概括我国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成就。
七、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 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 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可让学生自己概括,小组互相交流。
项目
主要成就
天文
历法
医学
文学
音乐
教
学
札
记
这是一堂文化课,如果不精心设计,很容易枯燥乏味,所以设计一定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注意对教材的整合,如:甲骨文,并适当的进行延伸。
课件32张PPT。猜一猜鱼甲骨文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习目标】
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先秦天文、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3.掌握先秦文字的演变趋势。 自主学习:
不拿笔墨不读书要求:1.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划出知识点,完成导
学案【自主学习】的题目。
2. 独立思考,保持安静,不能讨论。
3.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先保留,在自查自纠
环节时解决。核对一下你的成果吧!1、商;龟甲;兽骨2、商朝3、铭文;商周任务一:4、毛笔;竹简;丝帛任务二:1、周朝2、二十四3、春秋战国;闻;切1、战国;《离骚》任务三:2、春秋战国3、曾侯乙墓;战国;整套编钟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秦朝)——隶书(汉)—楷体(唐)—宋体(宋)—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开始的商朝水旦明独具慧眼 甲骨文十二生肖猪猴羊兔龙鸡虎鼠蛇牛马狗金文(铭文)商、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铭文。毛公鼎铭文 西周晚期 大篆车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繁体简体由繁到简,由团块发展为线条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归纳我国书写材料的变化和优缺点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你知道哪些天文现象呢?日 食月 食哈 雷 彗 星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历法农历又叫夏历,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分为12个月,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立春天气晴,百谷好收成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医学你一定有过看中医和西医的经历吧?
医生是怎样治疗的?扁鹊又名秦越人,是战国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医学端午节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大量采用兮字。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合作探究:【要求】
1.全组起立,组长布置讨论任务,并安排好展示。控制好讨论节奏,小组内集中解决疑惑。
2. 组长关注每个组员目标达成情况。
3. 新问题组长记录好,以便点评时提出。激情投入 全力以赴!高效展示、精彩点评要求:1、展示同学书写认真、规范快速。
2、非展示同学在组长组织下继续讨论,直到把问题弄懂,注意拓展。
3、讨论完的同学要认真修改整理导学案,点评的同学做好点评准备。
4、点评时,声音洪亮、发音清楚、言简意赅、注意自己
的“教态”。
5、非点评同学认真倾听、思考做好笔记,有需要补充或
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补充和质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1)屈原;《离骚》。
(2)对人民痛苦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3)端午节。因为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钟鼓之乐 下面是小明同学为本课总结的知识点,共有几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历史诊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当时的人们就懂得用文字记录下一些重大事件。
相传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有大小月之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位很伟大的人物----扁鹊和屈原,其中扁鹊了 四诊法,而生活在 的屈原则创造了很多优秀的诗篇,最为著名的是《离骚》。夏朝商朝战国时测定出24节气并测定出24节气。改进总结战国春秋当堂小测要求:
1、限时3分钟,独立完成。
2、学科代表收齐,按时交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