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 国 鼎 立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了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播放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再现了古战场的磅礴气势,问题:知道我国古代在赤壁发生了什么著名战役吗 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三国鼎立的形成。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3.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4.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各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官渡之战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课件显示曹操图像)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 其次是谁
3.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问,当两军相持在官渡时,谁给曹操出了一计 什么计策 你能根据图示的内容简介官渡之战的经过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
4.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阅读教材,请学生表演:(1)袁绍和谋士的对话;(2)曹操和许攸的对话。(请学生总结)
5.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课件显示)《三国志》对袁绍和曹操的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二、赤壁之战
1.(课件显示)曹操的诗句“ 老骥伏枥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和其他的军阀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就是他统一北方后,心情激动而写,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2.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势统一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逐渐壮大起来,知道是谁吗 刘备和孙权。依附与荆州刘表势力的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要壮大自己的势力。
3.(课件显示“三顾茅庐”)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解说:刘备听说诸葛亮有定国安邦之才,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霸业可成,天下可兴矣”,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起来。
4.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见孙权。问题:江东孙权部下对曹军来攻击的态度如何呢
5.动态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火烧赤壁的图片,问:你能简介赤壁之战的经过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作用。
6.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7.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 (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8.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三国 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3.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分组,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问题:通过三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 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坚决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程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重点】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史实。
【教学重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入新课
《忆江南》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美丽的江南美景 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弄清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
2.你知道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吗
3.请在“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上找出内迁的少数民族
4.东晋是如何建立的 又是怎样灭亡的
5.前秦建立的民族、时间、人物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和时间。
6.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
7.哪些因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第二段,形成对三国到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整体印象——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南北分裂。
明确三国建立、灭亡顺序:(建立)魏 蜀 吴→(灭亡)蜀魏吴→时间220年→280年。
了解西晋的特点:短暂统一。
2.西晋仅仅是昙花一现,想一想、为什么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1)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晋惠帝弱智;(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9页“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要求学生依照图示将内迁的少数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标出来。
4.指导学生完成第112页“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明确民族内迁的意义及其促进民族融合和江南的开发。
二、淝水之战
1.小小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
2.想一想 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总结(1)从前秦方面看:①军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②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2)从东晋方面看:①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②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3.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
从以少胜多的特点来看,淝水之战同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似
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1.你认为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把握 “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课本回答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2.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3.讨论:“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
总结: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⑵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4.梦回江南:假设你来到魏晋南北朝时的江南地区你能描述一下你的所见所闻吗
5.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6.如何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拓展延伸】
1.我们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为西部大开发提些建议。
2.现在我国北方大量的科技人员,民工纷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涌向南方,这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有什么不同 在师的提示下得出今天是南方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劳动力,是正常的劳动力人才流动。而古代是被迫。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程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 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 的情况。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影响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 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课件展示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
2.课件展示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图片。
3.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 请阅读课文,说说具体情况。
4.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课件展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换位思考:在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中,假若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
2.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 (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3.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项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课件动态显示北魏孝文帝迁都路线示意图)问: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 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
(学生答后)继续设疑: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学生两组小竞相回答)
(1)(从地理环境看)①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②而洛阳曾是王朝古都,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地区农业发达,城市繁荣。有发展基础,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2)(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②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①平城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②而在洛阳,有利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4.孝文帝迁都洛阳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作答)
孝文帝迁都洛阳,能有效解决以上不足,并且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5.其实,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 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学生看书自学)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到两个特殊的字眼。你们发现了吗 从“必须”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回答)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带有强制性。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民族放弃自己原有的传统习俗甚至语言,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孝文帝不仅要求十分严格,而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己和亲人做起。孝文帝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3.孝文帝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在向哪个民族学习 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 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孝文帝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那么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呢,还是有其它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呢 (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作引导)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揭示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民族融合趋势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孝文帝推行改革与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北方出现的民族融合趋势,孝文帝改革反过来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5.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出现了几十年短暂繁荣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具体分裂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北朝更替示意图)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课程标准 】
1.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
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承上启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过渡讲解、置疑:这个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祖冲之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人们用祖冲之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可见祖冲之那个时代的科技成就是全世界最棒的。那时科技成就究竟怎样 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水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指导学生阅读第118页“祖冲之和圆周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以及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第121页“自由阅读卡 神奇的小棍”,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
1.什么叫做圆周率 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 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近1000年。)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什么 (注意学习前人成就而不盲从,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在天文预测、机械制造、数学推算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耐心细致、勤奋刻苦的品质。)
过渡讲解:此时与祖冲之同样享有盛名的还有农学家贾思勰和地理学家郦道元。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第119页“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课文以及插图《贾思勰种植农作物》、《贾思勰》画像等,思考回答:
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 (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 (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属于哪一门科学 历史地位怎样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指导阅读第120页“郦道元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经注》”课文、插图《水经注》书影及其“文献资料”,思考回答:《水经注》的性质、内容、文字特色是什么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特色是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王羲之的书法)、绘画(顾恺之的绘画)、雕塑(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
书法、绘画艺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1.课件演示王羲之画像,简单介绍王羲之的生平。
2.课件演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书法艺术已经达到全面的成熟隶书完成了楷化,代表人物是锺繇;章草转变为今草,行书已具备完备的法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至此,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已经定型,以后的变化则是艺术风格的变化;同时,在北方以碑刻为代表的书法大盛,后人称“魏碑”,多刻于当时广为兴建的碑志摩崖、造像等石刻上,工具是刀凿,实际上经过了书法家书写、工匠凿刻再加工两道工序。风格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方峻挺拔,雄健紧密;一类秀劲开朗,宽博舒展;一类结体多变,杂糅诸法。
3.课件演示《兰亭序》的摹本,讲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
4.课件演示《女史箴图》,教师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讲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他擅长人物画。所谓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像要活了一样。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
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1.提问: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大石窟,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
2.课件演示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简单介绍两大石窟的状况。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小结: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