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我们自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我们自己
主题概述 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之处在于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和生长变化,而不同之处在于人体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之后展开复杂的学习活动,并能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思想和情感。在“我们自己”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了解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还有回顾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动植物的内容,共同为小学低年级段的我们展开一个较为宽大的生命图景。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5.4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三、学业要求: (1)识别人体的感觉器官。 (2)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六课,分两个层次结构:前四课从身体的结构入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最后两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学情分析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体就是自己,而陌生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正式对身体开展有目的地观察和认识,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我们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2)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二、科学思维 (1)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2)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三、探究实践 (1)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3)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4)能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5)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6)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7)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四、态度责任 (1)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2)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3)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4)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我们自己》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观察我们的身体(1)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的内部的情况。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1)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知道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1实验课通过感官来发现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是什么样子。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1实验课 观察与比较(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利用感觉器官,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知道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1实验课测试反应快慢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在翻拍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1)知道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知道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1观察课发现生长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你注意过自己身体变化吗?知道自己身体不断生长。1实验课身体的“时间胶囊”能够通过对长辈、哥哥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了解,推测自己身体生长变化情况。做个“时间胶囊” 把自己现在身体信息和预计小学毕业时身体信息记录下来。 知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不断地生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简单的数据,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3.探究实践:亲自参与游戏,及时记录活动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态度责任: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认识到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
难点: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翻拍手游戏 能初步体会到感觉器官在游戏中的作用 能 基本能 不能
抓尺子游戏 能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能 基本能 不能
能分析相关数据,明白在反复的训练中,人的反应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出示"拍拿放"规则:听音乐口令,根据口令做出相应动作 (1)拍:拍手 (2)拿:拿杯子 (3)放:放下杯子 (4)桌:拍桌子 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拍拿放游戏” 播放视频《拍拿放》 师: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玩的特别好,有些同学慢慢就跟不上节奏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吧。 通过学生说和玩曾经玩过的游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游戏中的方法和体验。 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体验。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1.游戏方法 游戏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要努力寻找机会拍击对方手背,防守方要时刻观察对方动作,在对方进攻时快速做出躲避动作。进攻拍击到对方和成功躲避都是优胜的表现。优胜次数多少决定最终的胜负。 防守方手心向下,与进攻方手心相对。游戏开始后,进攻方可随时做出翻手动作去拍击防守方的手背。翻手进攻动作每次只能做一下,如果没有击中,则双方交换攻防。防守方在进攻方没有做出进攻动作之前,不能有任何躲避动作出现,更不能有任何阻拦进攻方的动作,如握住进攻方的手、用力压住进攻方的手等。 2.游戏演示:播放视频。 3.翻拍手游戏记录单(获胜者打√) 提示:进攻方和防守方轮流进行。 4. 在这类游戏中,我们用到哪些感觉器官? 明确:视觉、听觉和触觉。 5.小结:感觉器官还能测出我们反应速度的快慢。 评价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1.做一个“速度反应尺” (1)材料准备 卡纸、剪刀、尺子和记号笔。 (2)制作方法 ①用卡纸剪一个长30厘米,宽5厘米的纸条。 ②在纸条上每隔6厘米画一条刻度线。 ③在每两条线间标记数字。 2.游戏规则 (1)放尺子方手捏尺子最上端 (2)尺子自然下垂 (3)抓尺子方不超过最下端,手部虎口张开 (4)放尺子一方可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 3.比一比,谁抓住尺子的次数多。 1.练习要求 (1)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零”分一端,让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静止。 (2)抓尺子一方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张开,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 (3)在做好准备动作后,放尺子一方可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以获得更多次数。 2.填写游戏记录单 师:这两位同学都抓了6次,是不是说明他们的反应速度─样快呢 课件出示: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把每次抓住部位的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得分多。 1.注意事项 ①抓的时候尽量抓住尺子底部,得分多。 ②每人抓5次,算出总分,得分多的获胜。 2.温馨提示 (1)测试者不要给受测者任何暗示 (2)直尺不要在测试者手中停留时间过长 (3)测试者不要晃动直尺,不要做出欺骗行为 (4)直尺下方要有足够空间 (5)受测者尽量手指与直尺保持1厘米距离,放在0刻度上 (6)受测者尽量以相同的状态投入每次测试 (7)测试过程中务必保持安静 3.怎么计分 如抓在尺子4处,记作4分,如果在两个数字之间,该怎么计数? 明确:小组商量确定。 4.记录得分 5.我们发现:得分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活动一:通过玩翻拍手游戏体验,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玩其他比较反应速度快慢游戏的兴趣。 活动二:(一)引导学生做好抓尺子游戏准备并指导学生练习抓尺子游戏。 (二)强化学生比赛前反复练习,提升自己得分。 活动一:关注学生能否初步体会到感觉器官在游戏中的作用。 活动二:(一)关注学生能否明确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二)关注学生反应速度变化,学生能分析相关数据,明白在反复的训练中,人的反应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研讨 1. 我们玩“抓尺子”游戏时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明确:眼、皮肤和耳等。 2. 我们怎样提高游戏得分? 明确: ①眼睛要盯住尺子, 看到尺子要落下就捏住; ②要看好手和尺子下边缘的距离, 并且手指间距尽量小; ③多玩儿几遍反应就快了,得分就高了,要多练习。 总结提升课堂知识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表扬,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翻拍手游戏中运用的感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尺子游戏中,抓到尺子的次数越多,反应速度__________。
(3)通过玩翻拍手游戏,我们可以测试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我们玩抓尺子”游戏时只需要用到眼睛和手两个器官。( )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抓住的分数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
(3)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训练的。( )
(4)抓尺子游戏中,我们左右手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 )
(5)玩翻拍手游戏需要集中注意力。( )
3.选择题
(1)在用反应尺来测试反应快慢的游戏中,反应比较快的是( )
A.抓住反应尺下端 B.抓住反应尺中部 C.抓住反应尺上端
(2)下列活动中,可以测试人的反应速度的是( )。
A.做广播体操 B.“抓尺子”游戏 C.“蝴蝶飞”游戏
(3)玩翻拍手游戏时,至少需要( )个人
A.1 B.2 C.3
(4)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 )运动
A.跳远 B.拔河 C.打乒乓球
【综合实践类作业】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参考答案
1.(1)眼 耳 皮肤 (2)快 (3)反应快慢
2.(1) (2)√ (3)√ (4) (5)√
3.(1)A (2)B (3)B (4)C
七、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提升 反复练习 反应速度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2.4测试反应快慢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之处在于生命体的基本构成和生长变化,而不同之处在于人体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之后展开复杂的学习活动,并能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思想和情感。在“我们自己”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了解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还有回顾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动植物的内容,共同为小学低年级段的我们展开一个较为宽大的生命图景。
单元教学结构图
我们自己
我们的身体
外部结构
(左右对称)
我们的感官
内部结构
肌肉、骨骼
头、颈、躯干、四肢
(眼看)
呼吸声、心跳声、肠鸣声
我们的生长
眼看:形状、大小、颜色、透明
(手摸)
(耳听)
耳听:声音
鼻闻:气味
舌尝:味道
皮肤:粗糙、软硬、轻重
发现身体生长
推测身体生长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1)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通过比较简单的数据,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亲自参与游戏,及时记录活动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新知导入
挑战“拍拿放”
"拍拿放"规则:听音乐口令,根据口令做出相应动作
(1)拍:拍手 (2)拿:拿杯子
(3)放:放下杯子 (4)桌:拍桌子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游戏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进攻方要努力寻找机会拍击对方手背,防守方要时刻观察对方动作,在对方进攻时快速做出躲避动作。进攻拍击到对方和成功躲避都是优胜的表现。优胜次数多少决定最终的胜负。
新知导入
防守方手心向下,与进攻方手心相对。游戏开始后,进攻方可随时做出翻手动作去拍击防守方的手背。翻手进攻动作每次只能做一下,如果没有击中,则双方交换攻防。防守方在进攻方没有做出进攻动作之前,不能有任何躲避动作出现,更不能有任何阻拦进攻方的动作,如握住进攻方的手、用力压住进攻方的手等。
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新知导入
游戏演示
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新知导入
翻拍手游戏记录单(获胜者打√)
姓名 1 2 3 4 5
提示:进攻方和防守方轮流进行
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新知导入
在这类游戏中,我们用到哪些感觉器官?
视觉
听觉
触觉
活动一、翻拍手游戏
新知讲解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卡纸
尺子
剪刀
记号笔
材料准备
新知讲解
制作方法
①用卡纸剪一个长30厘米,宽5厘米的纸条。
②在纸条上每隔6厘米画一条刻度线。
③在每两条线间标记数字。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新知讲解
(2)游戏规则
手捏最上端
尺子自然下垂
(放尺子方)
不超过最下端
(抓尺子方)
(抓尺子方)
手部虎口张开
放尺子一方可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新知讲解
(1)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零”分一端,让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静止。
(2)抓尺子一方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张开,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
(3)在做好准备动作后,放尺子一方可随时放开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以获得更多次数。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新知讲解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新知讲解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这两位同学都抓了6次,是不是说明他们的反应速度─样快呢
新知讲解
把每次抓住部位的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得分多。
①抓的时候尽量抓住尺子底部,得分多。
②每人抓5次,算出总分,得分多的获胜。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1)测试者不要给受测者任何暗示
(2)直尺不要在测试者手中停留时间过长
(3)测试者不要晃动直尺,不要做出欺骗行为
(4)直尺下方要有足够空间
(5)受测者尽量手指与直尺保持1厘米距离,放在0刻度上
(6)受测者尽量以相同的状态投入每次测试
(7)测试过程中务必保持安静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新知讲解
如抓在4处,记作4分
如抓在此处,怎么记分
怎么计分
小组商量决定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新知讲解
得分记录
我们发现:
得分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活动二、抓尺子游戏
(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新知讲解
研讨活动
1.我们玩“抓尺子”游戏时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新知讲解
2.我们怎样提高游戏得分?
活动3:抓尺子比赛
①眼睛要盯住尺子, 看到尺子要落下就捏住;
②要看好手和尺子下边缘的距离, 并且手指间距尽量小;
③多玩儿几遍反应就快了,得分就高了,要多练习。
1.填空题
(1)翻拍手游戏中运用的感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尺子游戏中,抓到尺子的次数越多,反应速度__________。
(3)通过玩翻拍手游戏,我们可以测试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眼
耳
皮肤
快
反应快慢
2.判断题
(1)我们玩抓尺子”游戏时只需要用到眼睛和手两个器官。( )
(2)“抓尺子”游戏中,我们抓住的分数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
(3)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训练的。( )
(4)抓尺子游戏中,我们左右手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 )
(5)玩翻拍手游戏需要集中注意力。( )
课堂练习
√
√
√
3.选择题
(1)在用反应尺来测试反应快慢的游戏中,反应比较快的是( )
A.抓住反应尺下端 B.抓住反应尺中部 C.抓住反应尺上端
(2)下列活动中,可以测试人的反应速度的是( )。
A.做广播体操 B.“抓尺子”游戏 C.“蝴蝶飞”游戏
(3)玩翻拍手游戏时,至少需要( )个人
A.1 B.2 C.3
(4)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 )运动
A.跳远 B.拔河 C.打乒乓球
课堂练习
A
B
B
C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
板书设计
观测反应快慢
反复练习
反应速度
提高
作业布置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