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时代
【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难点】: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掌握封建社会的形成
激情激趣导入目标 独立思考个体探究 分享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启发探究 随堂笔记
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 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秦国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也使得其他国家无法与之抗衡。为什么秦国能在“七雄”中脱颖而出呢?今天通过学习春秋战国另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相信大家会找出答案。 时间: 1、我国铁农具和牛耕分别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及推广的?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当时的社会生产有什么重大意义?从而推动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重大变化?在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后,各国纷纷怎样应对?经过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可以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也可以有实力修建造福古今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读37页“都江堰示意图”,请回答: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有什么意义? 学法指导:(1)对子间相互交流,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对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待群学时组内解决。时间: 分钟 【对学】:对子检查完成情况: 【群学】:合作探讨重难点内容: 【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进行思考展示方式及预案 预时: 分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方案一:重点内容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⑶从这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方案二:拓展延伸秦孝公死后,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学法指导:(1)统一答案:各小组学科组长组织大家解决导学案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2)找出问题:对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书写到黑板上本组的位置。(3)准备大展示:学科组长进行任务分工;选择好展示的形式。时间: 分钟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
当堂测评 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大运河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野心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6、战国时期是( )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7、商鞅变法中最大触动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发展能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都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提升素养★★★
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