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北方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原因: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的需要,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影响:洛阳发展成为宏伟壮观的城市,人口达五十万左下,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1)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以后:实行汉化政策。
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3.北朝的更替: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它们和北魏一起总称为北朝。
【问题1】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作了总结。
(3)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段强调同化。但由于改革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客观历史趋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问题2】 如何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探究:民族融合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一大特点,表现在:
(1)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
(2)三个阶段的民族融合:①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融合局面。②东晋十六国时期,融合步伐加快。③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3)四种融合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
一、选择题
1.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羯
答案:B
2.下图是考古发现的文物,它反映了哪一个少数民族武士的英姿( )。
A.匈奴族 B.羌族 C.柔然族 D.鲜卑族
答案:D
3.北魏孝文帝为了推进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殷
答案:C
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答案:D
5.(2011·广西贵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答案:A
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南北朝民歌,曾经在北方广泛流传。后来有一个皇帝规定以汉语为正音,禁用本族语言,这首歌就被翻译成汉语并保留了下来。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
A.曹丕 B.司马炎 C.苻坚 D.元宏
解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元宏)在位时推行汉化政策,要求讲汉语,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二、读图简答题
7.观察下列三幅图,请完成:
(1)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图1反映了北魏怎样的民族特点?
(2)结合图2、图3说明,他们在生活习俗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三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民族发展的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1)鲜卑族。439年。鲜卑族骑马、穿短装、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
(2)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饰,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原来以畜产品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农产品成为他们的主食;同时,北方民族也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
(3)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民族融合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