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P31: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三大霸主:
(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
措施: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晋国)晋文公---------------------------------------------
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
(3)(楚国)楚庄王 --------------------------------------------
3、战国七雄:
(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重要的战役:①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一、春秋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①前提:王室衰微
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3、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2、。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古文今说(8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1分)
(2)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3分)
(3)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
(4)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1)春秋时期。(1分)(2)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分)(3)公元前770年 洛阳(2分) (4)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2分)
☆☆☆▲◆材料解析(9分)
阅读下列材料: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2分)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5分)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2分)
(1)春秋。(1分)(2)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以“尊王攘夷”口号,发展齐国势力。(5分)(3)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首先称霸。(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