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顾恺之绘画艺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
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介绍,教师应使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认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无比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 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时期i,书法字体转化到 ,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2. 东晋的 ,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 》,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成为书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东晋的 ,他的代表作是《 》和《 》。
4. 反对佛教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是南朝的 ,他的代表作是《 》。
5. 北朝统治者开凿石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 。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阳的 是著名的两大石窟。其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
的优点。
二. 小组活动任务
1. 各小组准备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小组竞赛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
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
导入设计:从教材导入框内的内容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20分钟)
本节课属于文化史教学内容,知识点多且都需要掌握。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相互提问竞赛,教师重点讲解的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对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和石窟艺术,依据教材讲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不必展开。主要过程如下:教师投影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教师提示学生欣赏课文中王羲之像及《兰亭序》(摹本 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清新书法的喜爱,然后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作适当指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中的第一段小字,并回答我们应学习王羲之在治学上的哪些品质。本目中的第二段小字和“书成换白鹅” 的故事相呼应,教师要点破王羲之爱鹅和他研究执笔运笔有密切关系。教师提出问题:“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作是什么?”教师结合小字解释顾恺之的画为何活泼传神。本目课文中的小字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顾恺之的“三绝”。引导学生阅读“佛教盛行和《神灭论》”一目,思考《神灭论》内容及评价,教师画龙点睛地做简要介绍。教师提出问题;“十六国、北朝统治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凿了哪两大石窟,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做些生动的讲解。结合本目中的小字,教师可说明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完成于孝文帝迁都之前,其第20窟大佛是北魏早期石窟造像典型,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应当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对教师讲述的问题理解掌握,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正确认识。通过讨论,可促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交融,从而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承上启下。
【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在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列图片所示书法精品,均是汉字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具体表现,其中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C. D.
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作品的赞誉?A
A. 王羲之 B. 怀素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3.右图佛像开凿于北魏时期,其服装具有印度的风格,它如今坐落在C
A. 敦煌莫高窟 B. 龙门石窟 C. 云冈石窟 D. 麦积山石窟
4. 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A
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
5. 南北朝时期要求反佛的著名思想家是C
A. 荀子 B. 王充 C. 范缜 D. 王夫之
6. 范缜编著《神灭论》一书,主要是针对当时A
A. 佛教盛行 B. 皇帝需要 C. 道教发展 D. 国家分裂
7. 我国古代书法成为一门专门艺术开始于C
A. 秦朝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三国时期
8. 在书法史上被称为“书圣”的是B
A. 钟繇 B. 王羲之 C. 王献之 D. 曹不兴
9.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作者是A
A. 顾恺之 B. 曹不兴 C. 钟繇 D. 王献之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最盛行的宗教是B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1.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B
A. 天下第一隶书 B. 天下第一行书 C. 天下第一草书 D. 天下第一楷书
12. 南朝思想家范缜为了揭露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撰写了D
A. 《离骚》 B. 《论语》 C. 《论衡》 D. 《神灭论》
13. 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正确的是B
A. 体现田园诗意境 B. 佛教盛行的结果 C. 仅限于雕刻艺术 D. 不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14. 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即眼睛最能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的关键在于画眼睛。这位画家是A
A. 顾恺之 B. 曹不兴 C. 钟繇 D. 王献之
15. 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 比较系统的批判了神学迷信 B. 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
C. 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 人的形体和精神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
16. 位于河南的有名石窟是B
A. 云冈石窟 B. 龙门石窟 C. 敦煌石窟 D. 麦积山石窟
1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纷呈的主要原因是C ①国家的局部统一 ②各民族的大融合 ③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④中外文化的交流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8. 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凿佛像,其目的是A
A. 宣传佛教 B. 弘扬艺术 C. 营造旅游景点 D. 发展雕塑艺术
19. 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北朝时大规模开凿 B. 为了宣传佛教
C. 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D. 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20. 观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你能发现画家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A
A. 人物特征 B. 名山大川 C. 花红柳绿 D. 飞禽走兽
21. 魏晋南北朝时期,擅长人物画的是A
A. 顾恺之 B. 曹不兴 C. 钟繇 D. 王献之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背景不包括D
A. 社会动荡不安 B. 人们生活在苦难中 C. 统治者大力支持 D. 大家能摆脱痛苦
23. 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评价错误的是D
A. 宏伟和精巧 B.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C. 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特点 D. 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24. 如果你要游览龙门石窟,应该到B
A. 山西大同 B. 河南洛阳 C. 山东济南 D. 甘肃敦煌
25. 我国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C
A. 秦朝 B. 西汉 C. 魏晋 D.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