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8 18:38:31

文档简介

第5课 灿 烂的 青 铜 文 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
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3.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历史小剧本。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的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这种历史现象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得出“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所创造出来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学习目标:
1.掌握青铜文明包括哪几个王朝。
2.掌握这一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和典型作品
3.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懂得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自学指导: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4.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5.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新课学习: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分角色表演: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师完成):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不停吆喝)快起来!快起来!(打开奴隶枷锁)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随着“啪”一声鞭响,奴隶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隶身上)叫你快点,你不听!(呵斥)
奴隶:(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会儿)
奴隶主:快给我干活,想偷懒。(劈头盖脸一鞭子打下去)
奴隶:(眼睛被打中,捂着眼睛叫疼)
奴隶主:(骂骂咧咧)不打死你才怪呢!
旁白:天黑了,奴隶被一一带上枷锁,关了起来。
场景二
商人:快来买,快来买。这里有五个奴隶,三个大的,二个小的。大的可以干重活,小的可以干零活。女的可以生小奴隶。快来看呀,快来买。
奴隶主:(牵一匹马来,马上背着一束丝)这些奴隶值多少?
商人:不贵,两匹马。
奴隶主:太贵了,一匹马+一束丝,不行拉倒。
商人:好,爽快,成交。
旁白:奴隶主回到了家中。
奴隶主:明天就要祭祀祖先了。我看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了,正好用来做贡品。
旁白:第二天祭祀开始。(奴隶主一一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
旁白:一个月以后,奴隶主死去。
奴隶主儿子吩咐手下:把剩下的两个奴隶活埋作陪葬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
a) 进行繁重的劳动
b) 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 随意转让和买卖
d) 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讨论,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堂练习:
1.青铜器在我国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神树 D.青铜立人像
3.今天家蓄家禽的主要品种,早在( )时已经产生。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夏朝 D.商朝
4.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 B.黄河流域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三星堆文化
5.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 B.手工业 C.青铜铸造业 D.商业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