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学习评价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 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
重点: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学习方法: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6-P37,完成以下问题 1、铁农具: 时期开始出现,到 时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 已使用牛耕, 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人物、地位。 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背景(原因)、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主要矛盾是 与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主要因素。 ②课本P39动脑筋。 (三)拓展延伸 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基础检测: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 B.使用铁器 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 C.生产力迅速发展 D.诸侯势力强大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 A.开科考试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 D.军功大小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能力提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 ④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认识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预习导学:
1、我国铁农具的使用应始于_______,我国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是在_______,我国使用牛耕至迟于_______,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_______。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显著提高。
2、_______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_____国蜀郡太守_______修筑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_______工程。
3、都江堰修建后,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_______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
4、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____________,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4、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_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______。建立_________,由国君____________治理。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_______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_______的封建国家。
6、战国是我国_______制度的确立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变成是_______阶级和_______阶级的矛盾。
请将你预习时所遇问题写下来
——————————————————————————————————————————————————————————————————
学习与探究
一、生产力的发展
1、例举人类形成以后劳动工具的演变,思考这种演变体现了人类哪种能力的提高?
2、比较大禹治水和李冰修建都江堰,说说你觉得哪一个更能体现古代人民的智慧?
3、思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社会的变革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讨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3、了解商鞅变法时所遇的阻力和商鞅所采取的对策,学习商鞅的品质。
4、谈谈商鞅变法对我们的启示。
三、小结
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大 生产力的发展
变 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革
的 出现封建的生产关系:地主和农民
时
代 社会的变革 地主阶级掀起变法,以商鞅变法为代表
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确立封建制度
练习与巩固
选择题:
1、右图是一个铁制犁头,它表明,我国至迟到什么时候就已经使用牛耕( )
A.商朝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6、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7、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非选择题
8、阅读以下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一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
(3)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4)“卫鞅”的话,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发?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