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2份,答案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2份,答案不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8 18:59:04

文档简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时间 个性化设计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学会在辩驳中相互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提高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同时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学习流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 晚期的孔子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的学说,主张“ ”。他又是一位大 ,创办 ,广收门徒,注意“ ”;他的言行记录在《 》中。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 ,其学说记录在《 》里;墨子主张“ 、 ”;孟子主张“ ”;庄子认为要 ,“ ”; 末期 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 ,提倡 ,提出建立 的封建国家。 的鼻祖 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思考:“动脑筋”一(第47页)、二(第48页)和“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交流展示(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联系实际讨论解决“动脑筋”一,看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第二子目:思想家老子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三子目:百家争鸣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展示内容:百家争鸣的原因: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2、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提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关于事物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观点;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韩非的法制思想等)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学派姓名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论语》①“仁”②爱人;③“为政以德”①广收门徒;②创办私学;③因材施教;④谦虚好学;⑤温故知新孟子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孟子》①反对一切战争;②“仁政”治国;③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荀子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荀子》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道德经》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转化②主张以柔克刚庄子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创始人战国时期《墨子》①主张“兼爱”,反对侵略战争;②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①主张改革;②提倡法治;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兵家鼻祖春秋时期《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代表人物战国时期《孙膑兵法》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4、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D.提出“仁”的学说5、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7、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8、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春秋》 B. 《道德经》 C. 《孙膑兵法》 D. 《孙子兵法》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预习导学:
一、填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孔子的言行记载在《________》。他提出的“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________民情,________民力,“________”反对________和任意________。孟子的思想主张有:提出“________________” 笼统地反对________; 要求统治者用“________”治国,________。不滥用________资源。
2、成为我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学说是________家。
3、道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_。他的思想主张有:一切事物都有________,事物对立的双方能够________,从________两方面思考问题。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____。
4、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_,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主张有:“________” “ ________” 反对________战争,希望人们________。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学派是________,代表人物是________
6、孙武是________时期的军事家,是________的鼻祖。他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学习与探究: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3、了解孔子的教育成就
4、知道孔子的文化成就
二、思想家老子
1、老子生平
2、老子的主要思想及著作
三、百家争鸣
1、完成下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著作
墨家 墨子 “________”“________”。
儒家 _______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
2、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练习和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图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下列属于这位人物思想的是 ( )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改革、法治
2、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下列各项属于儒家学派治国主张的是( )
A.兼爱,非攻 B.“法治”,中央集权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3、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4、提倡“仁”、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孙子
5、“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孟子》
6、“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
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