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练习(2份,答案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练习(2份,答案不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8 19:00:43

文档简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基础知识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教育: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4.温故而知新
文化:其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
地位:孔子的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哲学: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三)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斗争十分激烈,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在思想上反映出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当时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
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一切战争,要求“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道德上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的道德观念,著有《孟子》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政治上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改革,反对空谈,提倡法治,著有《韩非子》
孙武是兵家学派鼻祖,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
1.重点
(1)如何区分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或者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让他们“对号入座”,对初一学生来说存在认知困难。
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简单化,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转化,墨家的非攻,法家的改革等。教师首先在学生理解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再和学派放在一起强化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去认识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即先认识思想,再了解学派,再找他们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一般不会造成认知障碍。
(2)如何在学习中体验孔子的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对今天学生的学习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孔子言论进行概括:①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②因材施教。③启发思考。④谦虚好学。⑤温故知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或同学学习上的事,举例认证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自己学习带来的积极影响。
(3)如何在生活中体验诸子百家的思想
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可以治国,小可以修身,如果用在班级管理或者家庭教育中,也有他的用武之地,因此说,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体验这些思想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例如用法家思想管理班级,学生自然会想到对班级的某些制度进行改革,对班规班约产生了新的认识,这样会有利于良好的班集体的形式。
(4)如何破解学生对历史信息识读与分析的障碍
诸子百家的言论都是古汉语,生涩难懂。即使课本上出现的简单的言论,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识读障碍和分析障碍。课堂容量又不允许教师给学生详细解释。建议以背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背景资料既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译文,又要有相关的事例。
2.难点
如何让学生会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奥运会和《百家讲坛》的热播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传统文化越来越被现代人青睐。作为知识储备很浅的初一学生,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视为一种时髦的行为,确实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如果能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诸子思想认识到一种“酷”的境界,诸子思想对学生的积极的指导和影响也就不需要去用说教完成了。
三、典例精析
1.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春秋晚期,庄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错误: 订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
4.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专项训练。
(一)基础练习
1.【2013广东省】.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A.《韩非子》 B.《道德经》
C.《论语》 D.《墨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庄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4.春秋晚期,庄子创立了道家学派。
错误: 订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5.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人的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7.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
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提升练习
9.看右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该人物的姓名及其生活的历史时期。(2分)我们想了解他的言行,必须翻阅哪一本书?(2分)他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2分)
(2)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2分)
(3)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思想与图中人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8.下图是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他是( )
庄子 
B.孙武
C.墨子   
D.韩非
9.下列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 )
A.孔子的儒家学说 B.老子的道家学说
C.墨子的墨家学说 D.孙子的兵家学说
二、材料题
10.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1)图三中的人物是谁 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4. A 5. B 6. C 7. D 8. D 9. A
10.(1)人物:孔子。思想核心:“仁”和“礼”。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