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8 19: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
国家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zxxkw学 科网学.科.网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青铜时代)
夏朝------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制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标志着奴隶社会的产生)
灭亡:最后一个国王暴君--桀。(桀骑人石砖画)
商朝(殷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今河南商丘)
中兴: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
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纣(酒池肉林)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 周武王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著名战役:牧野之战
分封制 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
分封诸侯:卫、齐、鲁、晋、宋、燕
分封内容:书第一自然段第2、3句话
诸侯的义务:书第一自然段第3句话
作用:开发了国家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灭亡: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建立者: 周平王
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
原因:
1、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势;
2、诸侯为了获得原来周天子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以达到目的(实质)
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1、齐国是富庶的东方大国,盛 产渔盐;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3、“尊王攘夷”的提出,取得政治优势。
春秋五霸 晋文公 城濮大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
影响: 1、兼并战争使国家数量减少;
2、促进民族间交流与融合
3、加速新旧制度交替春秋五霸的影响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关键战役:1.桂陵之战(齐—魏—赵)——(围魏救赵)
2.马陵之战(魏—齐)——增兵减灶
3.长平之战(齐—秦)——纸上谈兵
商鞅变法原因: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根本原因;
2.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目的:富国强兵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
(3)奖励军功 (4)推行县制。
变法作用:(1)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2)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变法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2)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兴的广大地主阶级支持变法;(3)变法措施得当,内容恰当,进行比较彻底;4、得到秦国君的支持。学 科网甲骨文 定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价值:
1.了解商的历史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定义: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名
钟鼎文。
价值: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青铜工艺: 发展历程:产生和发展于夏、商;鼎盛于晚
商至西周
代表作:司母戊鼎(世界现存的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
zxxkw 生产工具:1.牛耕和铁农具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使用;
2.牛耕和铁农具在战国时得以推广,战国开
始进入铁器时代,出现双牛牵引。
都江堰: 主持者:李冰
地点:成都西北岷江
作用:防洪、灌溉、运输
医学: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
屈原——楚辞体——《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音乐:战国钟鼓之乐盛行。(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
1.请在空格中填出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至秦中间所经历的朝代
( )→( )→( )→( ) →秦
2.请你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国家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   )
A、世袭制取代奴隶制 B.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世袭制取代分封制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
A.宋襄公???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3、“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源出于( )
A. 齐国 B. 宋国 C. 晋国 D. 越国
4、下列属于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是( )
A.任用管仲为相
B.有鱼盐之利
C.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D.从内政、生产、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
5、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 )
A 楚、燕 B 吴、齐 C 齐、越 D 齐、楚
1、D 2、B 3、C 4、D 5.D1. 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纣王。
3.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上中下的顺序排列,东边的是秦国。1. 公元2070年改为公元前2070年 2.纣王改为盘庚
3.错误 秦国 正确 齐国二.改错题1.①赵括 ②晋文公 ③越王勾践
④楚庄王 ⑤齐桓公 ⑥孙膑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卧薪尝胆 E.问鼎中原 F.尊王攘夷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1.①——(C) ②——( A ) ③——(D ) ④——( E)
⑤——( F ) ⑥——( B )zxxkw三、仔细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6分)
?
(1)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
(2)图A是什么朝代铸造的青铜器,有何价值和地位
(3)文物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制造业达到较高水平? (1)A__司母戊鼎_B__四羊方尊_C_青铜立人像
(2)商朝。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制造业技术水平高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段话:“天子适诸侯(到诸侯国去视察),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视察诸侯管理诸侯国的情况)。诸侯朝(朝见)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汇报管理诸侯国的情况)。无非事者(没有特殊的事情)……一不朝(第一次不来朝见)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军队去攻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 “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的人发动的?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又是哪个等级的人? 平民 诸侯 (2)材料一、二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分封制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统治 (4)在这种制度下诸侯必须承担哪些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6.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事件是:
A.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 B. 铁器的出现和利用
C.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船舶的使用
7. 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其途径是( )
A.战争 B.变法 C.和谈 D.革命
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A.孔子   B.孙子   C.屈原   D.韩非子
6、C 7、B 8、C
zxxkw9.请根据图3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
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
10.下列观点和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 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B.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 一切顺其自然,要“无为而治”
D. 主张勤政,反对苛政和滥杀
11.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震惊了全国,惊动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思想处理
A.儒家?????? B.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 D.春秋9.A 10.B 11.C 12.B二、改错题
13.战国时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灵渠。
14.牧野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项羽、刘邦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3.错误 灵渠 正确 都江堰 14.错误 牧野之战 正确 长平之战 15.错误 项羽、刘邦 正确 陈胜、吴广 16. 陈某听说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很富有。于是他到秦国做粮食生意。他首先来到旧相识的某贵族家,贵族家中正在举家庆贺,因为他的儿子因世袭之故刚被秦孝公授予爵位而成为一名贵族,并且得到很多赏赐。了解到地主并没有去开垦很多荒地,不过每亩粮食产量提高了很多。陈某的话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出并说明理由。错误1、因世袭之故刚被秦孝公授予爵位而成为一名贵族,并且得到很多赏赐。
理由:商鞅变法后,爵位按军功大小授予,而非世袭。
错误2:地主并没有去开垦很多荒地。
理由: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地主开垦很多荒地,并成为私有财产。17.(1)该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言论集收在哪一本书里?
(2)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3)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思想与图中人物的思想是一脉相
承。 (1)孔子、春秋、《论语》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孟子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建立起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要求改变现状,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及建立相应的制度,同时为了在列国纷争的局势下称霸领先,不少统治者都认识到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强盛国力,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二、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军功者,各以率援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以属籍(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国君亲属,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继承爵位和享受特权)。并诸小乡邑,集为大县,县设一令,四十一县。废井田,开仟陌。同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1)从材料一中找出变法的目的
为了建立起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为了在列国纷争的局势下称霸领先。 (2)材料二指哪国的什么变法?根据材料二归纳变法的内容。(限在20字左右) 秦国的商鞅变法。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3)从材料二中对今天仍然产生影响的内容是什么
(4)变法成功了吗?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建立县制成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这样一些思想:“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严刑峻法”等。请回答:
(1)从材料一找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指的是何时?
(3)结合课文,列举认为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有哪些大变革?(只要列出三点即可)
(4)结合材料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你认为应该怎么遏制?(结合儒、法、道三家或其它一家的观点)(2)春秋战国时期。
(3)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封建经济开始发展。 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确立。
外交、军事上,争霸战争演变为兼并战争。
思想领域,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相互争鸣局面盛况空前。
(4)儒家:批评、教育。法家:严厉惩罚。 道家:顺其自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