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学习目标
1.运用物理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概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归纳同一个体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认同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培养进化与适应的观念。 2.通过模型模拟和史料分析构建减数分裂概念图,发展模型与建模、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 3.通过了解雄蝗虫的减数分裂研究资料,认识合适的研究材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史分析,形成证据意识。 4.能够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等分析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形成关爱生命的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
1.回顾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成等相关知识,并对教材进行预习。 2.准备细胞分裂模拟材料,如橡皮泥、扭扭棒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类型
1.观察人体染色体形态,认识染色体组成和形态类型,形成“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2.推测:人类生殖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
【学习任务二】构建减数分裂概念图
1.观察图片,提炼减数分裂发生的变化 1)1与2是_________;1与3是___________;1与4是_________ 2)细胞分裂几次?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前后染色体总数有何变化?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子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吗?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子中有同源染色体吗?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料探究,搭建减数分裂整体框架 1)分析史料,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1:科学发现,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抑制染色体复制,细胞不能分裂,移除抑制剂后,细胞又能继续分裂; 2)模拟活动1:已知雄笨蝗(2n=23,XO型)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雄笨蝗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多少条X染色体?请利用模型基于不同假说模拟推理。 分析史料,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科学家发现雄笨蝗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了两类细胞,一类细胞含有X染色体,另一类细胞不含X染色体。 3)模拟活动2:请利用模型模拟预测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 分析史料,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3:人们发现雄蝗虫(2n=23,XO型)常染色体中有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大小不等,科学家统计了300多个细胞,发现X染色体会与其中小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也会与其中大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两种情况出现的比例接近1:1。 【学习任务三】认识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1)模拟活动3:请利用模型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并对两次分裂过程进行对比,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对比表格。 2)结合图片,认识“交叉互换”,并归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产生过程
推荐的学习资源
文献资料《减数分裂的研究历史》(杨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