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的概念。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3.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实例,感受生活中数据是无处不在;能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重点是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难点学生缺乏抽样的经验,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收集的主要和整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原理,通过课前回顾让学生主动回顾上节课内容,便于学生达到熟练巩固的作用。 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再做一个简单地考查。 1.我们班级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2.我们年级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像这样为一定目的,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国家的人口普查;前不久为防控流感,每天对同学们进行体温检测。 思考: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你觉得合适吗? 具有破坏性,最好不使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二、探究新知,归纳小结 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以下三种调查方法: 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 你认为哪种调查方法最合适? 分别辨析以上3种分别属于说什么调查方式。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并且知道抽样调查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调查下列问题时,你选择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为了了解我班每位同学的生日; 2.载人飞船发射前的各项零部件的检查; 3.想要知道同一批次20000发炮弹的杀伤半径; 4.调查除夕之夜,我国有多少人观看了春节晚会; 5.为了了解我市学生的睡眠情况。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全面调查,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明确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想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设计的调查方案: ①按东、西、南、北、中分片, ②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 ③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1500人进行视力情况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请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抽样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判定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帮助同学们理清四者之间的关系。并理解总体和样本之间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小试牛刀 例:(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在选取样本时,样本中的个体要有代表性、广泛性,样本容量要合适。 如果在抽样时,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的抽样。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进一步认识抽样调查的意义,突出抽样的必要性,以及抽样应具有代表性、样本要有足够的容量等抽样的基本原则。 合作学习:某地区今年约有12000名学生参加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了了解数学考试情况,从中取出600份数学答卷,统计分析每道题的解答情况,问应怎样抽取600份答卷,使所了解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已知有关信息如下: (1)每个考场有30名考生,每个考场考生的答卷装订成一叠,包装袋上写有考场编号。 (2)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各个考场连续编号。 四、归纳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收集数据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作,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体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