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年份 男性人口(亿) 男性比例 女性人口(亿) 女性比例
2017 37.90 50.42% 37.27 49.58%
2018 38.32 50.42% 37.68 49.58%
2019 38.73 50.42% 38.08 49.58%
2020 39.13 50.42% 38.48 49.58%
2021 39.49 50.41% 38.84 49.59%
全球人口男女比例(2017年-2021年)
全球人口男女比例接近1:1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人类染色体组型图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X和Y)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22对,44条)
男性:XY
女性:XX
一、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
亲代:
XX
×
XY
配子:
X
X
Y
子代:
XX
XY
+
1
1
XY型性别决定: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
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
性染色体的传递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为ZZ型
雌性为ZW型
一、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①X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蝗虫,蟋蟀,蟑螂等昆虫
的雌体具有两条X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
而雄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
②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在这类动物中,雌性由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2n)发育而来(如蜂王),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雄性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n(如雄蜂)。
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一、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③温度影响性别:有些生物的性别与环境有关,如某些种类的蛙,其成蛙的性别与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有关。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
④在发育过程中转变:黄鳝在成长过程中,小黄鳝的卵巢先发育,
而精巢的发育受到抑制,所以,在黄鳝第一次性成熟的过程中,
它们是雌性的。当产卵后,雌黄鳝的卵巢开始萎缩,
而精巢开始发育,它们就进入一种“雌雄间体”
的状态,直到最终转化为雄性。
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一、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Y染色体
SRY基因
(决定原始性腺发育为睾丸)
XYb
XMYM
XaY
b
f
g
M
F
a.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①父传子,子传孙
②患者全为男性
遗传规律:
外耳道多毛症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正常
正常(携带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b.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①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⑥ XbXb × XbY
无红绿色盲子代
无红绿色盲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XBXb XbXb XBY XbY
XBXb XbY
XbXb XbY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
b.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P XBXb XBY
×
Y
Xb
XB
XBY
XBXb
③
XBXB
XbY
配子
F1
b.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病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XbY
P
XBXb
Xb
Y
XBXb XbY
×
Xb
XB
XBY
XbXb
④
配子
F1
正常
正常
正常
患病
患病
患病
XB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⑥ P XbXb × XbY
Xb
Xb
Y
Xb Xb XbY
配子:
⑤ P XbXb × XBY
配子:
Xb
XB
Y
XBXb XbY
F1:
F1:
b.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病
正常
患病
患病
正常
患病
患病
患病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XbY: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母亲传递给儿子,母病儿必病
XbXb :致病基因由母亲和父亲共同传递给女儿,女病父必病
XBXb × XbY
Xb
Y
Xb
XB
XbXb
P
配子:
F1:
P
配子:
F1:
XBXb
XBY
XbY
XbXb × XBY
Xb
XB
Y
XBXb XbY
b.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病
患病
患病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遗传特点: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 交叉遗传
③ 隔代遗传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腿骨X光片
与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型
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XAXA
XAXa
XaXa
XAY
XaY
患者
患者
正常
患者
正常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XA Xa × XaY
Xa
Y
XA
Xa
XAXa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母亲传递给儿子,儿病母必病
XAY:
致病基因可由母亲或父亲传递给女儿,父病女必病
XAXa :
P
配子:
F1:
XaXa
XaY
XAY
患病
正常
正常
正常
患病
患病
P
配子:
F1:
XaXa × XAY
XA
Y
Xa
XAXa
XaY
患病
正常
正常
患病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遗传特点: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 交叉遗传
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③
往往代代相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伴X染色体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
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