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或许仅仅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
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思想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哲学,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神的问题时,
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问题。
——《世界文明史》百 家 争 鸣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春秋战国时期)1、阅读课本P76,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私田增多→地主阶级产生→要求政治变革维护其利益→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直接原因: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
致使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四处网罗人才,士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儒 家道 家墨 家法 家 百家争鸣儒家2、阅读课本P76,儒家创始人是谁?地位如何?哪国人?相当于今天哪个省?核心思想是?归纳他的思想、政治和教育三
方面的成就是什么?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孔子核心主张: “仁”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儒家政治主张:“克己复礼”
以“礼”治国,以“德”教民山东曲阜孔庙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儒家教育主张:
广开私学;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 “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孟子名轲,主张:
1、实行“仁政”;
2、“民为贵”、“君为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 子儒家墨子的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 墨家主要观点:
1、主张“无为”
2、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家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1、“法治”;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著有《韩非子》一书。 孙 子 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著有《孙子兵法》。当时的乱世,哪家思想很可能被采用呢?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加强君主权利,建立法治,富国强兵,适应战国社会形势的需要。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
法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诸子百家简表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庄子春秋晚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诸子名片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非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法治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今古链接班里同学出现了不守课堂纪律,借用诸子百家的观点解决? 儒家组:
道家组:
墨家组:
法家组:
兵家组:道德教育,以感化为主顺其自然,靠他自己渐渐反思改正制定严厉的班规,严加处理先观察,做到“知己知彼”,再出击 1、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鲁国人
B、名丘,字仲尼
C、主张“兼爱”“非攻”
D、主张施“仁”于民。
课堂练习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诸子名片孔子生活时代:春秋晚期
学 派: 儒家
主 张:“仁” “礼”
“有教无类”
著 作:《论语》墨子生活时代:战国
学 派: 墨家
主 张:“非攻” “兼爱”
著 作: 《墨子》孟子生活时代:战国
学 派: 儒家
主 张:“仁政”“民贵君轻”
著 作: 《孟子》老子生活时代:春秋
学 派: 道家
主 张:“无为”
著 作: 《道德经》韩非子生活时代:战国晚期
学 派: 法家
主 张:“法治” “强化中央集权”
著 作:《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