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30 08: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大变革的时代》说课姓名:陈丽1.教材分析3.教学设计5.教学反思2.学情分析4.教学程序出发点说课流程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
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收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
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
了的讨论分析,学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生产工具的改进与领先、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
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 难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它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
是社会本质的变化。初中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
像,理解有些困难。
二.学生情况分析对像:七年级学生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七年级学生经过只有一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写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
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比较少,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四.教学程序导入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然后设疑: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讲授新课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首先,通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具体表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使用图片展示、分析、比较、数据说明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木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
2.著名的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水利过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还在造福人类。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它的构造原理,可以通过录像展播或者图片展示等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说明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同时,通过李冰父子修堰的感人事迹和后人对他们的敬仰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3.商鞅变法在讲述“商鞅变法”这个内容的时候,我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这样的过程讲解,来说明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三个主要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分析讲解等方式来说明这次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巩固小结东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耕牛)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的国家。 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思维拓展让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他后来死与自己亲自制订的酷刑,他的死到底值不值?有什么启发?”教师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牺牲或者挫折有时候很难避免。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五.教学设计反思1.设计中要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他们的功与过。特别是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变法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