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让历史贴近学生,让学生走进历史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一、教材分析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是七年级上册第 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元中的一课。从教材方面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一时代也被称为中国思想界的黄金时代。并且,自古至今,几乎所有的传 统思想都来源于这个时代。因而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孔子的 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的主张,还要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进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弘扬和传 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格外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学习心 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其认知水平是历史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因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录像、影片、图片等手段,创设 历史情境,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获取有价 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和贡献、 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 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导课部分使用视频资料,渲染气氛,学生在欣赏、领悟中,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在学生搜集资料中等处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能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风貌、内容,有助于理解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孔子》片段:同学们,你将打算采取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位伟大的圣人呢? 认真观看、倾听、感悟、回答: 我们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影响等方面来学习他 使用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新课 非常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这样来学习他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好?多媒体课件展示:现有一外国旅游团访问中国,他们很想了解世界文化名人——孔子,你能做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友好使者,向外国客人做一介绍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每个组的同学都可围绕孔子的生平、教育、思想、评价等方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将自己从报刊、图书、互连网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以实现资源共享。 小组合作:组内讨论 多媒体课件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知识准备中去(五分钟)。好,我们看各小组的准备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回答(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补充。同时由本组或他组同学对发言同学进行点评) 图片等历史资料使历史实物得以呈现,促进学习。
各小组发言结束后,适时做出归纳、总结。由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从而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团结同学;遵纪守法等,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得出孔子“德政”的治国方案,并引导学生对孔子的思想做出中肯的评价。 师:同学们,孔子不但是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思想 家,还是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尽管受时代限制,孔子的思想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他在仁政、仁爱、人生态度、教育、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言论,至今闪耀 着不息的光辉,孔子的学说已成为全世界共有的精神遗产。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流传下来。(积极创设问题情 境)你能模仿孔子为大家吟诵几句吗? 生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生4:三人行,必为我师焉。 … … 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意义更在于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受的启发,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教育。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
同学们吟诵得非常好,那么孔子的这些言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生1: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生2:要谦虚,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生3:经常复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生4: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 … …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归纳总结,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孔子的这些教育教学思想,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片断二:刚才我们学习了春秋时代的伟人孔子,历史的车轮到了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同学们,你知道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假如你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你赞成哪个学派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回答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和好奇心,学生竞相参与,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学会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巡回指导。 分组讨论 生1:我组赞同儒家孟子“仁政”的思想,国君要勤于政事,爱护老百姓。 生2:我组赞同法家韩非子“法治”的思想,用严酷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生3:我组赞同墨家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人民互助互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战争。 生4:我组赞同儒家孟子观点,因为孟子“仁政”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按自然规律办事。 生 5:我组赞同法家韩非子的观点,他提倡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因为改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 生6:我组赞同道家庄子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凡事顺其自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和看待问题。 … … 激烈的讨论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反驳,创设一个争辩的学习氛围。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观点可谓是仁者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智者见智。辩论相当精彩,非常有创意。在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从而出现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同学们,在战乱年代,我认为:法治的思想更为重要。(拓展延伸)我国现在倡导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设我们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色扮演等活动的展开以及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尤其重视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情感体验和生成。 本节课不单纯是一节思想文化课,更是一部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因而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中涵盖着的思想教育因素。特别重视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人格养成,极大地发挥历史学科育人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