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案设计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
导学教师:韩雪晶、高孟和
内容主题: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韩雪晶、高孟和
教 龄:23年
教学方案设计
上课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课题 大一统的汉朝 设计教师 韩雪晶高孟和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学习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基本史实。通过合作探究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景辅助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及教师适当的引导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键问题 讲清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采取的措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检测评价单视频资料
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导课 2分钟 利用汉武帝的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 让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进行预习 使学生有目的的预习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1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读单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在书中标记出来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
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问题解决单内容 小组间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15分钟 帮助学科长组织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质疑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意识
精讲释疑,归纳总结 精讲释疑 7分钟 1、讲清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2、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的进行解释 学生注意听讲,并理解 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
归纳总结 组织各小组派代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堂测试,导学评价 6分钟 组织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 在学科长的组织下完成问题训练单 学生运用知识培养的能力,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问题导读-评价单
组 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理解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重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键问题】
讲清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采取的措施
【学法提示】
阅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行进千余里,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把匈奴单于的营阵紧紧包围起来,单于慌忙带着数百名骑兵突围逃走。汉军追击二百多里,大胜而归。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大一统: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统一的局面。
【预习评价】
问题1、本课主要讲了几件大事?主要的时间有哪些?主要的人物都有有谁?
问题2、“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原因、表现?
问题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表现?
一.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二.表现: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
问题解决-评价单
组 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阅读课文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假如你是汉初统治者,你将如何统治国家?
问题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是汉武帝,你应该怎么办?
问题3、“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问题4、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5、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6、请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异同?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
问题训练-评价单
组 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教师预设】
一、单项选择题
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
2.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民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
3、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出现于()
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
4、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汉高祖在位时B文帝、景帝在位时
C汉武帝在位时D汉元帝在位时
5、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约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
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
7、“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材料:“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摘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引文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
么政策?
(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
(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及以后几位皇帝的努力,汉初形成了一
个治世局面是什么?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