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汉的基本历史知识,能够把握秦汉的历史发展线索。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加强史料分析及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 把握秦汉的历史发展线索。
[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及小论文写作。
[课时]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具]PPT
二、自主复习
1.秦汉兴亡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 )之战(项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秦汉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秦朝派( )夺取河套地区;修建长城抵御匈奴进攻,维护了国家统一;西汉初期?被迫和亲,?没有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西汉汉武帝时,派兵汉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取得( )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西汉( )时和( )出塞,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
3.秦汉政治状况
政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 )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汉初在沿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又分封诸侯国,( )时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的开始。
经济:统一( )、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汉武帝将地方的( )权和( )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为( ),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董仲舒);推行儒学教育,设( )。此后,( )学说逐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兴修(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在( )中击败匈奴,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但耗损过大。
疆域:秦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汉在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又有扩大,设(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4.两汉经济的发展
农业:兴修水利,( )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 )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手工业:丝织使用( ),丝织品精美。冶铁方面东汉南阳太守(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炒钢技术,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长安、洛阳人口多(50万、100万);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较完整的排水系统;( )为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关系)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准备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 )首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许多国家。各国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 )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丝绸之路线路:
陆路:经( )→( )→今( )地区→西亚→欧洲
海路:广东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影响:推动了( )经济文化的交流。
6.昌盛的秦汉文化
科技成果:( )早期,已发明纸(甘肃天水汉墓出土)。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东汉( )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成书的(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一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东汉( )制造的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东汉()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编了医学体操( )。东汉张仲景写成了( ),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称为( )。??
宗教思想:( )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 )创立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奉( )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佛教的思想可以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道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学:西汉司马迁( )记述了从( )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雕塑艺术:( )造型精美,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三、体系构建
(一)历史发展线索
前356 前260 前221 前209 前207
前202 前138 前119 前60
(二)秦汉政治比较
秦
汉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疆域
(三)重点人物
人物
事迹或成就
李斯
董仲舒
张骞
蔡伦
华佗
张仲景
张衡
司马迁
张陵
杜诗
王景
昭君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
/
(1)上图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二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生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五、学以致用
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根据你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试从“秦皇汉武”中选择一位,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有自己的观点,200字左右。
六、小结提升
七、课堂训练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七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答案】D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字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3.“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走向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安息—大秦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西亚—大秦
C.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大秦
D.长安—玉门关、阳关—河西走廊—葱岭—西亚—欧洲
【答案】A
4.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陀。”下列史实与华佗无关的是()
A.制成“麻沸散”
B.擅长外科手术
C.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D.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5.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是司马迁
B.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它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