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共25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共25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4 07:27:13

文档简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状况,上承奴隶社会,下启整个封建时代,为后面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内容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因而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占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
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
教师: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
的闹剧,结果,等戎族真的来攻打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周幽王被杀,
西周灭亡。随后,东周建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
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看千金一笑 叹周王衰落
二、 观春秋烽火 展霸主风采
三、 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
四、 说天下大势 悟分久必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看千金一笑 叹周王衰落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30页,归纳:东周的建立和分期。
学生一:东周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建立者是周平王,都城在洛。
学生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
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
前221年,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
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现代文翻译:周平王即位,东迁到洛邑,来躲避犬戎的侵扰。周平王时,周天子的权威下降,诸侯之间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国、楚国、秦国、晋国这些国家很强大,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了。
学生: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
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教师过渡: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呢?让我们一睹这些霸主的风采。
观春秋烽火 展霸主风采
教师: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学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教师:我们有时候会说春秋五霸,还有谁呢?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教师: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
学生:齐桓公
教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齐桓公的小故事?
学生:齐襄公死后,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哥哥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是纠的大臣,为阻止小白即位,曾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公子纠过了六天才回国,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继位,成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齐桓公听从他的建议,任用管仲为相。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学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小组二: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小组三: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教师:“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呢?“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
学生:“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扰。
教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教师:齐桓公通过什么方式确立了霸主地位?
学生:召集诸侯会盟。
教师过渡:齐桓公以后,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教师: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教师: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学生:城濮之战
教师:这场战役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学生:退避三舍
教师:哪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典故?
学生:史载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楚王问重耳以后用什么报答他,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城濮之战时,晋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思考:晋文公取得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原因呢?
学生一: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学生二: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教师: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先后灭掉30多个小国,开拓疆土千里之多。成为齐桓公之后春秋时期另一位霸主。
思考: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对今天有哪些启迪?
学生一:齐国和晋国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事。
学生二:齐国和晋国都为了争霸而改革,国家因改革而富强。
学生三:对今天的启迪是,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国家才能强大。
教师过渡: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教师:关于楚庄王,同学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学生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学生二:问鼎中原
教师过渡: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春秋未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卧薪尝胆
教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一: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学生二:有志者事竟成
学生三: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学生四:对于学习要有信心、决心、恒心,能吃苦耐劳,坚信能够取得好成绩。
合作探究: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影响?
展示:
材料: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
学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一: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小组二: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教师过渡:经过春秋两百多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战国时期开始了。
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33-34页,归纳:七雄形成、七雄并立、主要战役。
教师:战国七雄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一: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学生二: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展示: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教师: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它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教师总结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教师: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学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教师:和桂陵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学生:围魏救赵
展示: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
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
的魏军走到桂陵,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
教师:马陵之战有一个什么军事计策?
学生:减灶计
教师: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学生:纸上谈兵
播放动画视频《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教师: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赵军大败,四十
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从此,东方六国再
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教师: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为了兼并对方,消灭对方,进而统一中国。
教师过渡:长平之战就预示了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中国即将统一。从而也体现
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四、说天下大势,悟分久必合
教师:学习了这一课,能不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
教师: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个国家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学生:统一,秦国
学习反馈:你能说出本课的成语或典故吗?
学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问鼎中原、管鲍之交、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知己知彼……
收获平台: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学生一: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国家才能强大。
学生二:有志者事竟成!
学生三:要和平,不要战争。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是战乱纷争。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则逐渐趋向统一。
六、板书设计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看千金一笑 叹周王衰落
二、 观春秋烽火 展霸主风采
三、 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
四、 说天下大势 悟分久必合
课件28张PPT。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一、看千金一笑 叹周王衰落二、观春秋烽火 展霸主风采三、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四、说天下大势 悟分久必合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看千金一笑 叹周王衰落第一篇前770年 前221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建立:前770年,周平王,洛。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30页,归纳:
东周的建立和分期。战国 春秋 东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思考: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论从史出 现代文翻译:周平王即位,东迁到洛邑,来躲避犬戎的侵扰。周平王时,周天子的权威下降,诸侯之间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国、楚国、秦国、晋国这些国家很强大,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了。王室衰微 诸侯强大原因: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观春秋烽火 展霸主风采第二篇史海拾贝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哪些?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争霸形势图húan3、齐桓公春秋首霸:齐桓公霸主风采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
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自然条件: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条件高明策略:“尊王攘夷”,扩充疆界。称霸方式: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
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
“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扰。
合作探究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霸主风采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
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对今天有哪些启迪?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因改革而富强。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国家才能强大。动脑筋晋楚争霸楚庄王霸主风采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吴王阖闾霸主风采吴越争霸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合作探究 材料: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思考: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影响?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积极)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 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第三篇七雄并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雄形成主要战役:_____之战、_____之战、_____之战____________三家分___田氏代___齐、楚、秦、燕、赵、魏、韩马陵长平桂陵韩、赵、魏晋齐请同学们看课本33-34页,归纳:自主学习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桂陵赵齐魏庞涓救命啊!孙膑围魏救赵庞涓, 快回来!马陵减灶计 说天下大势 悟分久必合第四篇诸侯并立七雄春秋战国 秦始皇 统一全国秦一雄 兼
并争
霸你能预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哪个国家最有可能主宰历史?小小预言家学习反馈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问鼎中原、管鲍之交、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知己知彼…… 你能说出本课的成语或典故吗?收获平台要和平,不要战争。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哪些启示?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国家才能强大。有志者事竟成!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是战乱纷争。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
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则逐渐趋向统一。小结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