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7 11: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 题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神农氏的传说,(教人种植谷物) 农业的出现 小故事导入(我有小故事)(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长江流域——河姆渡的原始生活: 时间,地点,工具制造,居住状况、食物来源,生活。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时间,地点,工具制造,居住状况,食物来源,生活。(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质疑、释疑:(五)探究新课:1、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归纳比较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再扩展到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从而向学生灌输渗透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的教育观念。请大家看教材第7页“干栏式房屋”和第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4、提问: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器,甚至什么随葬器也没有。提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甲组代表半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乙组代表河姆渡人,请两组同学进行研讨,设计一下,拿出本组的方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介绍本聚落的情况。(六)当堂训练学生列表: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比较(七)完成课堂作业。 学生回忆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工具、食物、居住等方面出示图片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内容。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提问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出示图片教师设问: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有些时间方位难于记忆,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对本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掌握还基本可以,特别对南北两方的住房照片较有兴趣。课后可以试着指导学生制作该房子的模型,设计两地居民会面的习惯和场景等等。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时候要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课本的一些插图,了解插图的信息,掌握插图的出处等,培养学生学会观看插图的能力,懂得欣赏.文物和故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