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 青铜文明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 青铜文明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7 11: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铜文明
课 题 第5课:青铜文明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 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质疑、释疑:(五)探究新课:1、青铜是怎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呢?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5、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③图中所反映的情况 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小结: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21世纪教育网(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 :武官村大墓是王陵之一。……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 ①墓主是什么人?殉葬者又是什么人?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学生汇报,学生小结学生讨论学生归纳,完成填图练习 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教师补充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活动项目,安排学生课前准备相关材料,通过主题发言、虚拟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具体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国文化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