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伐无道,诛暴秦
课 题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质疑、释疑:(五)探究新课:1、阅读教材后归纳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加深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更深一层的理解。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动手动脑——计算征发徭役之数,形象地揭露秦朝的暴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大泽乡起义图》虽然是一幅想象图,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辅导学生对当时起义的场面进行描绘,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这次起义的一个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农民战争的历史奠定基础。同时在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注意将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联系起来。 3、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4、楚汉之争是怎么回事?区分楚汉战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
5、成语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破釜沉舟”揭竿而起,斩木为兵6、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从而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7、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五、搜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不同字体,向同学介绍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进入情境,启动思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描绘学生动手归纳21世纪教育网学生归纳,完成填图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考, 教师提问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大屏幕展示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和三步曲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