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一统的汉朝
课 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2、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竞猜活动,创设情境导入课堂。2、通过对比秦朝和汉初的政策,对比秦亡汉兴;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归纳其功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使用的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学生:汉武帝。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什么原因造成的?2、文帝、景帝时又采取何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3、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什么?这一时期是什么样状况?4、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各是什么?5、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6、东汉中期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局势?(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质疑、释疑:(五)探究新课:1、西汉建立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答。2、 “文景之治”节俭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师:多媒体展现 “秦始皇陵”。(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其豪华壮丽,对比出汉文帝的节俭。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多媒体展示汉武帝像,同时播放《汉武大帝》片尾曲。师:汉武帝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2、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3、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三、东汉的建立和结束1、光武中兴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专权(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40----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学生回忆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学生汇报,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学生归纳,完成填图练习学生讲述学生分析评判、更正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考 教师提问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探索、交流教师补充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为,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欣赏者,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共同进步。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