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 10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 10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18: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0张PPT。《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475--前221)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奴隶
社会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朝代夏商西周朝代开始朝代结束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都城BC2070BC1600BC1046BC1600BC1046BC771禹汤武王
桀纣(幽王)阳城殷镐京本课小结重点:2.盘庚迁殷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启)3、夏商西周的兴亡给你的教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等 级 制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加强和巩固统治 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
亲属、功臣等 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 分封制的效果如何?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金字塔式的严密的网络结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种状况始于
A.禹 B.纣
C.桀 D.启中考链接D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B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B2、2008 年5 月17 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B .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 .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D .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A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
D.5000年左右C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B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D2(2011年烟台市).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B12(2011年济宁市).
右图材料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B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磨制石器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铜器青铜时代司母戊鼎1.33米1.1米商朝后期。832.84千克。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蕉叶形
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青铜器中的精品——四羊方尊三、工艺精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三星堆文化青铜树1(2011年济宁市).
今年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商代,甲骨文
B.商代,金文
C.西周,甲骨文
D.西周,金文B(2010·安徽)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B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参考答案] A(2010·浙江宁波)6.2010年4月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右图的展品出自中国的( )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A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前770周平王洛邑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战 国春 秋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过去的权利和地位而展开的斗争。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 争有什么影响?思考讨论消极: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积极: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秦魏赵燕齐楚韩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桂


战魏齐庞涓孙膑围魏救赵马


战减灶计孙膑
魏赵齐桂陵秦赵长平之战东周西周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前220年)由统一走向分裂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010·湖南衡阳)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
B.齐桓公?????? ????
C.晋文公?????? ?
D.楚庄王B11(2011年济宁市).
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A.争霸称雄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A(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
1.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D第七课大 变 革 的 时 代◇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社会性质的剧变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770年—— 前221年一 铁农具和牛耕——“一变”的使用石器骨耜 耒耜青铜铲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二、兴修水利——“二变”这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1、修建者:李冰(秦国)2、修建时期:战国时期3、作用:防洪灌溉 “天府之国”劳动工具的改进耕作方法的改进铁农具牛 耕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农业的发展 公田私田奴隶奴隶主封建农民封建地主奴隶制封建制社会性质大变革三、变法运动——“三变”商鞅秦孝公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奖励耕织经济发展国富奖励军功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内容作用:经过商鞅变法,
1、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2、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基础。总结:铁农具、牛耕土地私有出现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2010·山东聊城)
2.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C中考链接7、我国许多古代遗址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你指出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A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参考答案] B(2011·山东聊城)
1.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D(2010·江苏淮安)
13.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筒车 B.铁农具 C.都江堰水利工程D.牛耕D3(2011年泰安市).
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B2(2011年南京市).
“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于4月5日在都江堰渠首隆重开幕。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人是
A.李冰 B.贾思勰 C.李春 D.李时珍A(2010·江苏南京)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
A.①
B.②
C.③
D.④C(2010·福建福州)
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D1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B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参考答案]D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参考答案]D3(2011年岳阳市)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任人唯贤B(2011·江苏扬州)
2.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A(2010·贵州毕节)
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亲”的官僚制B(2010·贵州毕节)
15.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D1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B26(2011年泉州市).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为什么?(5分)(l)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10)。(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关键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文字的演变:
先秦时期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 商朝(甲骨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商周(金文或铭文)
西周晚期(大篆)
战国时期(毛笔书写 字体变化)2.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天文:日食、月食(商)哈雷慧星历法夏朝(有历法)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
战国(24节气)医学:扁鹊 (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疗法:针刺,按摩,汤药 3. 屈原和钟鼓之乐春秋时期盛行
湖北随州整套编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9 课 圣人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教育主张:文化成就: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1.提出“仁”2.主张“爱人”,“为政以德”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1. 创办私学 广收门徒 2.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3. 学习态度 谦虚好学4. 学习方法 温故知新 老
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参考答案]C[2007年山西中考] 第9题中考链接1 (2011年苏州市).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B(2010·湖北黄冈)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B2、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B7(2011年黄冈市).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B4(2011年南京市).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格言出自
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孟子》C21(2011年湛江市).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C12(2011年襄阳市).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B1(2011年河南省).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D1(2011年山东滨州市).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C2(2011济南市).
中央电视台正为《今日说法》栏目挑选节目主持人。假如古代中国也有这一栏目,你认为下列历史人物中最适合这一角色的是
A.韩非
B.董仲舒 C.祖冲之
D.戚继光 A9(2011年德州市).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B(2010·湖南永州)
2.2010年1月22号,电影《孔子》热映,下列不能作为孔子的主张在电影中出现的是( )
A.因材施教
B.仁者爱人
C.温故而知新
D.无为而治D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参考答案] D[09烟台中考]第2题1(2011年佛山市).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C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
请回答:
(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答:1、儒家学派。
2、仁”的思想。 [08桂林中考]第9题 (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答:1、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别 人去做。
2、尊重他人.宽容.平等待人。 (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答:体现在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