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阅读自学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示意图等)、多件青铜器。
课标要求:1掌握商朝青铜工艺的成就及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2了解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境遇。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 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学习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台儿庄是天下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去过古城的请举手,出示“司母戊鼎图片”你在游览古城中妈祖庙时有没有看到图上的类似器物?问:它是用来作什么的?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阅读自学、探究讨论,找出答案。
一、鼎盛文化的表现——青铜文明
展示:商朝手工作坊------制造青铜器现场想象图(备泥、制模、制范、装配、浇铸、去范、打磨)
教师:上图是奴隶们正在手工作坊中制作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工艺品的劳动场面。由图可见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并不简单,有时制造大的工艺品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铸造业的规模有多么大.
思考:课本上哪件青铜器的制作可以表现出生产规模大?哪里可以体现出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哪件青铜器表现出工艺精美?
说明:为了让学生能更逼真的想象出青铜器制作的过程特设计出以上图片,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
学生:阅读课本26页,找出答案。
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
总结:除了礼器司母戊鼎,还有酒器四羊方尊,有青铜器编钟,青铜面具等等,品种繁多。
教师:依图说出四羊方尊的精美之处。
说明:学生分组探讨、合作得出答案。
学生:四羊方尊的工艺成就十分精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
教师:青铜器生产的特点为: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等。
点拨:青铜器发展的过程:a、出现—— b、发展—— c、繁荣—— d、丰富——原始社会末期夏朝逐渐增多
教师: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
学生: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制作技术高超等
教师: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的进步。
说明:上述问题的回答,可由学生举手抢答
展示:《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思考: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什么地区?三星堆文化 的代表是什么?
学生: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教师:成都平原是在长江流域一带。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说明我国的青铜器生产具有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三星堆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世界之最。
总结: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它的制造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三星堆文化的发现,表明我国青铜文化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和分布广泛等特点。
教师: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兴盛的另两个部门是什么?
展示:商朝的玉虎、玉壁虎。
学生:玉器制造业、陶瓷业。
教师: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除上述繁荣发展外,还包括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
思考: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哪个朝代?夏、商、西周农牧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教材27页找出答案。
展示:
教师: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 鼎盛文化的缔造者——奴隶的悲惨生活
教师:在西周的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5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展示:图片
思考:图中AB两处应填的算术符号是什么?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和“+”号,地位低下,处境悲惨
教师:你还能列举奴隶地位悲惨的事例吗?
展示:“殉葬奴隶遗骸”图
学生:被随意转让和买卖;被杀死当做供品;被杀死或活埋当做殉葬品。
教师:与“灿烂的青铜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比,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由此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没有奴隶的辛勤劳作,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在学习了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后,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从“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这两件青铜器的特征,你可以想象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有什么特点?青铜文明的表现是什么?
(2)夏商周的奴隶制十分残酷,但史学界认为它取代原始社会公有制仍是历史的进步,这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明: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以谈话的方式,合作探究。
要点:(1)、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等。(2)评价是否进步,不在于他的政治制度压迫,而在于他所创造的生产力和文明程度。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被称作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之上的“文明”。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些文明也是我们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以这种文明为骄傲。
板书设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测试题目一:表格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代表作品
类别 发展水平 代表作品
测试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依据课程标准,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本课设计为两部分:一、鼎盛文化的表现——青铜文明。通过对青铜制作的想象图的观察,让学生总结、归纳、了解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 鼎盛文化的缔造者——奴隶的悲惨生活。通过对历史史实记载的了解,让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对“商周青铜制造业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通过对青铜制作过程想象图的观察,还有多件青铜器实物的观察,这里我只是起到了帮助、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而学生则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去主动分析与探究问题,这样的课堂才可以体现出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堂课设置许多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一定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自学教材,同时我给出阅读提纲和思考题,以引发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积极思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提炼、研讨相关的历史信息,以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还是起到点拨的作用。
整堂课由于内容多,容量大,所以有些问题的分析、探究不是很充分,很到位,很具体,这是一个遗憾,但是我总体上还是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鼎盛文化的表现——青铜文明
鼎盛文化的缔造者——奴隶的悲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