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22: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华夏之祖
           课  型: 新授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  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的历史信息。
教学目标:
了解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尧舜禹的
“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后人把黄帝尊称‘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祖’?”“传说与神话包含哪些历史信息?”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课本图片、从具体材料分析入手,推导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炎黄等远祖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流程:
展示:孙中山祭黄帝文,学生齐读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xuanyuan )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chi )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______孙中山
教学意图:通过诗文朗读,让学生感受先祖功绩,激发探究学习之情。
教师:这是对我们远古一位伟大祖先的赞颂,他是谁?有什么贡献?请大家从中找出来。
一、尊贵与梦幻相伴
 教师: 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个大家庭,被称为"炎黄子孙"。
这一称谓从何而来?传说中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和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部落,在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涿鹿之战中发生了哪些故事?结果如何?
说明: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进程,构建华夏族的开始脉络。(点拨:  
部族融合,是生存的选择,更是文明演进的必然。)
展示:
黄帝陵碑文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中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正式将桥山轩辕设列为国家祭祀场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从些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祀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思考:黄帝陵并不是座真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墓,可以断定,里面绝没有黄帝的尸骨。他,是讲求祖先崇拜的中华民族心灵的神明产物。是一种仅次于天地的象征性力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4至15页内容,说说他到底伟大在哪里?
总结:出于对黄帝的尊敬和敬仰,相传象弓 ( http: / / www.21cnjy.com )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等都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有的是他本人及家属,有的是其部下。这就是他得名“人文初祖”的原因。
展示:
《古史考》记:“黄帝作车,引重致远。”
《世本》记载:“仓颉作书。仓颉,黄帝之史官。”
《吕氏春秋》有“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和“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等。
《新语》说“黄帝乃伐木构件,筑做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说明:上述文字有难认字及解释,可由老师给以指导疏通。)
思考: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将神化传说与文字记载及考古发掘相联系)
教师:五千年的时光流转下来,古贤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而今的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方,每年的清明节总要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慕和缅怀,我们永远是“炎黄子孙”!
展示:
“华夏民族并不是一个民族形成的,自太古以来,各部落居住在一起,互相接触交流,去小异存大同,后世的人称为诸夏。”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思考:
他关于华夏族形成的说法是否正确?
列举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哪两个人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主和专制接踵
展示 :
图片(1)《尧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为纪念哪位部落联盟首领而建的?他有什么优秀品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片(2)《舜帝庙》:
此建筑为纪念谁?他有哪些故事流传?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什么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片(3):
为何叫他“夏禹”?他手里的工具是做什么用的?他给后人留下什么精神财富?
教师:尧舜禹都是受人爱戴的首领,他们之间推选的办法叫什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禅”字的读音及写法)
思考:这种选举办法好不好?今天还适用吗?试举例说明。
展示:
材料一 尧乃赐舜絺(chi )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人名)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 及禹甭,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
                           --《史记.夏本纪第二》
(说明:材料中有学生难理解的词语,老师要给以指教,解释)
思考:
材料一、二各反映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中的“诸侯”指什么人?“有扈氏不服”的实质是什么?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以上材料是否可靠?请举出与此可互相印证的材料。
课堂小结:
从黄帝以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发端,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落笔第一人也是黄帝。他是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是十几亿炎黄子孙心系一处的文化巨擘。由他及历代有为国君的努力,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统一、团结,民主,富强!
板书设计:
尊贵与梦幻相伴
               
    第3课  华夏之祖
                 
              民主和专制接踵
 
测试题目一: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测试题目二:当名小导游。现在站在陕西黄陵县,正值清明时节,许多海外华人及外地游客在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请你写段解说词,介绍他的贡献。
教学反思:
本课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喜欢,不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课下仍找我交流,探讨里面的故事传说,诉说让他们感动的细节。我把案例与同事们交流,他们给以不少指正,经过自己的回顾,现把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在把握课标和学生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两课知识的基础上,我对本课内容加以整合,将专题缩为两个。前者突出黄帝的地位及神化色彩,后者把两个不同的社会阶段有机融合。通过孙先生祭文、碑文、历代祭奠简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黄帝之“尊贵”;又通过课本图片、历史文献记载、传说故事等形式展示黄帝之“梦幻”,从而给学生耳目新奇之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缩小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在学习中感受先祖的伟大,生发崇敬之情,自然达成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的。
其次,适当、适量引入文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逐渐加强学生感受历史的能力,明白历史结论是有历史证据做基础而得出的,进而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基础。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不少,要交给学生去伪存真的方法,学会用思辨的眼光考查。
最后,受能力所限,时间仓促,疏漏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教,真诚表达我由衷的谢忱,谢谢!
特色之处:
说起自己对本课的设计,感觉很仓促。也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大特色,只是对文本稍加整合。注重利用课本已有的插图、小字资料的利用和引文的牵引,教会学生从历史证据出发,推导结论。学会古今联系,从对比中感受历史的进步性。告诉学生历史并不遥远,古人的圣绩犹存,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动力,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完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