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06: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 “猜猜他是谁?”(他生活在两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前;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3000,贤弟子72人。他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一书。)21教育网
学生:他是孔子。
教师: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有哪些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1、至圣先师——孔子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归纳孔子的思想观点和教育成就。
播放视频:“介绍孔子”。
学生归纳:(1)孔子的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出示材料: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下朝回家,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教师:“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在《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含有克己复礼、有爱心的内涵。孔子主张“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孔子把“仁”作为至高德行,强调人与人之间要诚信、仁爱。他倡导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境。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至今仍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1cnjy.com
出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教师: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1·cn·jy·com
学生归纳:(2)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等。www.21-cn-jy.com
教师: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出示材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教师:他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如颜回、子贡、子路、子夏等。21·世纪*教育网
 出示材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2-1-c-n-j-y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孔子的言论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一书。《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出示:于丹讲《论语》图片。
教师: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此作为选贤任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教师:孔子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并称赞他道德高深,是能够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他是谁呢?  21*cnjy*com
出示:孔子问道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辩证法大师——老子
出示:老子图像。
教师:简介老子。老子,又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聃,原名李耳。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如有无、难易、正反、美丑、祸福、强弱、雌雄等,能由对立而转化。【来源:21cnj*y.co*m】
出示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幸福倚傍在灾祸里,灾祸隐伏在幸福中,谁能知道事物演变的终极呢?(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 2·1·c·n·j·y
出示:教材第45页“动脑筋。”
学生:讨论。
教师:柔能克刚。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师:老子对辩证法的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巨大的。他的辩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他思想基础上兴起的道教与儒教、佛教一起成为影响的我国三大宗教。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除儒家、道家外,春秋战国时期,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不同的派别针对当时的社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思想的开放——百家争鸣
教师: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得到发展,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21*cnjy*com
播放:商鞅论战孟子视频。
出示:表格。要求学生看书回答表内的内容。
学派 代表人物 主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仁政”,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道家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出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教师: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www-2-1-cnjy-com
出示材料:“斧头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教师:孟子的这一观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师: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主张 “无为而治”。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教师: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教师:《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该书被翻译成英、俄、日等20种语言文字,《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思考: 1、看图:针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会如何处理?
针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想象,想一想,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会如何处理?
2、议一议: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
2、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辉灿烂,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孔子
儒家
孟子
老子
道家: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测验题目:
1、完成助学的“达标训练”。
2、你知道哪些有关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成语故事。(说出2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秦时期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碰撞—“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本课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繁杂。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把需要记忆的知识简单化。在讲诸子百家的学说时,利用表格指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内容丰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受时间的限制,在分析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时感觉很仓促,有些问题无法展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