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06: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 型:新课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儒、道、法等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哥白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培根 牛顿 伏尔泰 康德 达尔文
教师:孔子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之首,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走进孔子生活的时代。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礼崩乐坏: 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现代文翻译:周平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位,东迁到洛邑,来躲避犬戎的侵扰。周平王时,周天子的权威下降,诸侯之间强大的兼并弱小的,齐国、楚国、秦国、晋国这些国家很强大,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了。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政治上,各国纷纷实行变法,最著名的是商鞅变法。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日益残酷和激烈。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天子地位衰微,诸侯王崛起,周初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被逐渐破坏,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一些有识之士面对这种种新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和老子: 仁者与智者的思考
1.仁者——孔子
(1)思想家孔子
展示:《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简介孔子:孔子是鲁国陬邑人(今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曲阜市南辛镇),孔子为宋国贵族后裔,三岁丧父,自幼生活贫苦,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官,后升任鲁国大司寇。晚年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但其政治主张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用。后来回到鲁国专心整理古代典籍,广收门徒,潜心教育事业。
展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现代文翻译: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来,问:“伤着人了吗?”没有过问马的情况。
教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学生:孔子关心人,而不在意财产的损失。
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教师:孔子所提倡的“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认为“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爱人””。
展示: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子式(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
现代文翻译:孔子路过泰山,看见一个妇人在坟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哭。孔子扶着车前面的横木听了会儿,派子路前去询问:“你在这里哭,好象有什么伤心事啊?”妇人回答:“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答到:“这里没有暴虐的政权。”孔子说:“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教师:孔子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学生:孔子主张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法。
过渡: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2)教育家孔子
教师:孔子的在教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孔子创办私学。
展示:《孔子讲学图》
教师:夏商西周时期,“学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府”,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进入校门的。孔子创办了私学,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展示:《孔门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颜回 曾参 子路
教师:孔子招收学生不问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贵贱和家世贫富,只要愿意学习,主动奉送10条干肉当师生见面礼的就可以成为孔门弟子。孔子弟子大多数出身于平民,也有商人出身,还有出身于贵族等。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像是颜回、子路、曾参等人,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
教师:孔子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示: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曰:“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
现代文翻译:
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
冉有问孔子:“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去做吧。”
公西华对孔子说:“子路来问你听到就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动吗?你告诉他有父兄在,要听他们的意见;冉有来问你听到就行动吗?你让他马上就去做。我很迷惑,敢问为什么?”孔子说:“冉有这人遇事好退缩,所以鼓励他前进;子路这个人好胜,所以让他后退,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教师: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给了两个学生不同的回答。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学生: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展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教师:孔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要“温故知新”。
展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教师: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这段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展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教师:孔子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对于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
要虚心好学,善于向别人请教。
教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孔子的学说成为以后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教师:从汉朝开始,孔子受到到历代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孔子及其后代两千多年来一直拥有着崇高的地位。孔子也被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而在今天,孔子及儒家学说,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展示:《世界各地孔子学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渡:在与孔子生活的同一时代里,还有一位智者不得不提,这就是老子。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称赞老子“学识渊深”、“志趣高邈”,
展示:《孔子问礼于老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智者——老子
展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解释: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教师: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学生: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展示:《塞翁失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
说明:通过对《塞翁失马》中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分析,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即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过渡: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老子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道家学说,分别反映了仁者与智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思考。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迎来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三、百家争鸣:群星灿烂的时代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仁政、反对战争、可持续发展
道家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改革、法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为今用:
我们班中存在着个别同学不按时上交作业的问题。请同学们分成4组,分别以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来说出你的“治班方略”。
学生发言:
儒家小组:应该多关心、爱护这些同学,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改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墨家小组:同学们之间就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帮助那些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道家小组:应该采用道家顺其自然,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治的主张。现在有些同学还小,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做作业的重要性,等升入高年级后,他们的自觉性会得到提高,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法家小组:我们可以制定班规,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惩罚,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许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也不许参加课外活动等。
教师: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其实每家学说都有可取之处,我们要做到“博采众长”,从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探究: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你认为哪家学说更符合当时社会的状况?
学生:法家提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符合战国纷争的状况。
展示:
嗟乎!寡人得见此人(韩非子)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
现代文翻译:哎呀,我要是能见到这个人(韩非子),与他交游,死也没有遗憾了!
教师:法家学说最终被秦始皇所采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根基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呈现出的“百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鸣”,特别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法家的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用,形成“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这些不仅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源头,为后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礼崩乐坏:春秋战国的纷争
孔子、老子:仁者与智者的思考
百家争鸣:群星灿烂的时代
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根基
测验题目一:
列举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测验题目二:
完成历史助学第9课。
教学反思:
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要求,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分为四部分:一礼崩乐坏:春秋战国的纷争;二孔子老子:仁者智者的思考;三百家争鸣:群星灿烂的时代;四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根基。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的纷争及社会的大变革促使“百家争鸣”思想繁荣局面的出现。第二部分向学生介绍春秋时期来那个伟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通过孔子“问人不问马”及“苛政猛于虎”这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仁”及“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借助《论语》中的精彩语录来时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借助“塞翁失马”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第三部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来了解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接着把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讨论,用各家学说来解决班级管理中有些同学不按时交作业的问题,这样一种具体、熟悉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各派思想。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