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06: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课程标准: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其意义,了解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通过搜集历史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讲述成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养成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王朝兴衰更替历史规律的情感认知。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成语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的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历史成语故事,你还记得吗?
生:纸上谈兵、围魏救赵、一鸣惊人、管鲍之交、退避三舍等。
师:同学们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成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成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同时它又通俗易懂、妙趣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汉历史成语的世界,一起探索成语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
说明:本课历史成语众多,所以在设计时以成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线索,以一节故事会的形式,大胆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来学习知识,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多成语是之前学生接触过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
板书:课题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一.讲:秦汉故事知多少
展示:【活动目标】参阅课文或课外书,分小组找出这一时期的成语,列出目录。由小组代表演讲或表演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过渡: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由小组代表把各组的成语汇总到老师这。这些成语分别是:指鹿为马、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成语小组一:指鹿为马
生:(小组成员表演)秦二世时,赵高野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勃勃,想要篡夺皇位。可他不知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不敢得罪赵高,都说是马。这时,秦王不能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小结:这则成语反映出秦二世的昏庸无能,以及奸臣当权。如果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是昏庸的,偏信奸诈小人的,那么这个朝代的统治不会长久的。
过渡:成语小组同学的表演绘声绘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他们。秦二世是秦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任皇帝,那么秦朝的统治究竟如何,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呢?
探究一:秦的暴政
展示: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做劳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
材料三:秦始皇陵
生:(结合材料阅读课本,探究秦朝的暴政表现)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罚、秦二世昏庸
成语小组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
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运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他们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说明:在学生讲述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或不严谨的语言表述师及时给予指正。
小结:公元前209年,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的反抗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生:(演示搜集到的动画动态图)破釜沉舟指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主力,为灭秦奠定基础。
生:约法三章讲的是公元前207年刘邦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探究二:秦末农民起义
生:(结合讲述的成语故事归纳历史知识)
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泽乡起义是第一次起义活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为灭秦奠定基础;同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成语小组三: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生:(以漫画形式展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说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鸿门。刘邦为平息这场风波,到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设鸿门宴款待。项羽的谋士范增在席间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可项羽不理睬。于是,范增出去叫来了项庄,说:“你进去假装舞剑助兴,找机会杀了沛公。”项庄进了屋,拔出剑在沛公面前起舞。这时,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图。为了保护刘邦,项伯拔剑与项庄对舞。过了一会儿,刘邦乘上厕所的机会逃回了自己的军营。从而获救。
生:(以朗诵的形式)“力拔山兮气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四面楚歌是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派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让士兵在四周高唱楚国歌谣,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探究三:楚汉争霸
生:(归纳知识)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今西安)
人物:汉高祖(刘邦)
二.悟:成语故事给我们的启迪
过渡:在刚才的活动中,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我们再现了秦末汉初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用掌声来感谢大家精彩的表现。
学习要有所思,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
展示:【活动目标】我们学习了很多成语故事,说一说这些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生:自由发言,谈一谈某一或某些成语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探究四:王朝的兴衰
师: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了人民的起义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终灭亡;项羽入主咸阳后,大肆杀戮,逐渐失去人民的支持,最终饮恨乌江;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安抚百姓,获得人民的支持,最终建立汉朝;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及他的后人休养生息,最终汉朝日益强大。通过这些史实,你有哪些认知呢?
生:(小组探究讨论)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展示:播放视频剪辑《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小结:秦朝末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刑罚严酷,到秦二世时更加残酷。农民爆发起义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第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后来刘邦、项羽继续领导起义军斗争,最终推翻秦朝统治。 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楚汉争霸最终的胜利者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说明:在上一环节教学中,通过成语故事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了解了基本史实,但是将整体性、连贯性的历史分割为一块块的历史故事,不利于学生学习体系的构建,所以设计本环节,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的个体知识放入历史的整体框架中,使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总结: 引用歌谣总结
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
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陈胜吴广起义中,推翻秦朝立大功。
项羽巨鹿战强秦,刘邦建汉歌大风。
板书设计: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争霸 汉朝建立
测试题目:
1.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历史成语?谈一谈哪一个成语给你带来的思想收获最大。
教学反思:
在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感觉到七年级学生的文化底蕴不错,对一些历史成语都能很好的解读,当时就思考能否以历史成语为切入点,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课堂呢?于是在本课中我做出这一尝试。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的成语故事,以班级固有的小组为单位,课前展开准备活动。课堂导入环节,开门见山回顾之前接触的成语,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环节中,第一部分分三个成语小组讲述,由于课前充分的准备,学生给了我一个“惊喜”:表演、漫画、故事、朗诵,多样的表达方式很好的调动了课堂的学习热情。三个小组的成语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同时,在其中设计探究环节,通过每一个活动探究来对成语中的历史史实进行补充。在第二部分中,设计深入感悟历史,感悟成语带给我们的启示,使学生学有所思。第三环节中,为了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学生两手空空”的现象,我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串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最后引用歌谣来总结本课。本课的教学实际效果基本达到预期,但在教学设计中一直存在一些顾虑,如:将整体性的历史分割成一个个的小故事,这样有割裂历史的嫌疑,虽然在最终又将它们连贯起来,但这样的设计是否合适;因为要在课堂中以成语为线索并且要重点突出,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整体性,避免出现内容冗杂,所以舍弃了很多史料的补充,使得课堂不够丰满,是否能在其中寻求某种平衡呢?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予指点帮助,指出不足。
特色之处:
以成语故事为线索,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探究,表演、漫画、故事、朗诵,多样的学习方式。你给予学生一份自由,学生还你一个惊喜。
从学生的固有知识着手,新旧知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