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师生互动教学,PPT演示。
教学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教学流程:
一、细听音乐,走进历史
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主题歌。(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思考: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历史信息?
教师:他建立了一个国家(中国)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中华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汉)成了一个民族(汉族)永远的名字。
他就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他。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二、伴随课本,重温历史
一、汉高祖:汉承秦制,文治天下
教师: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展示: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思考:结合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原因是什么?(互相讨论)
教师: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面对这种形势,汉高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哪个小组来说说。
(多媒体出示)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过渡: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采取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二、文景二帝:休养生息,初现治世
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lǐn,yǔ)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思考:材料中的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教师:文帝、景帝采取了①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徭薄赋 ②重视农业 ③提倡节俭 ④以德化民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总结:我们把西汉初年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针对经济凋敝采取的这些措施叫做“休养生息”或“与民休息”。
教师: 司马迁在史记里除了描写了汉文景时社会繁荣的景象外,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展示: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解释:什么意思呢?尽管西汉王朝强盛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一些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而新的社会问题又出来了。这时候,再采用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时的“无为”手段来进行统治,就有点不合时宜了。现实要求,统治政策必须由“无为”向“有为”转变。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有为”的汉武帝。
三、汉武帝:雄才大略,开创盛世
教师: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占据了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他即位后西汉面临四大社会问题:
问题一:诸侯王国的权力很大,想搞分裂
问题二:地方的富商大贾拥有铸币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经营盐铁,非常富有,严重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问题三:北方匈奴十分强大,经常骚扰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汉的北部边疆,夺人、夺财。
问题四:面对法、道、儒三家,采用哪家学术思想统治人民?
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制作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讨论并独立完成)
说明: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结合已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进行思考,并利用熟知的历史小故事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便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他们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积累学习的方法。
政治 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经济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回了中央。
军事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队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安兴 办了太学。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诸侯国问题 诸子百家的责难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实力
(假如这个长方形为
一个诸侯王的封地 ) (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小品:学生先在小组内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再推荐小组表演。
教师: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吗?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教育的呢?(视频)
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说明:利用小游戏活泼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气氛,并且老师也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知。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着、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这样便发挥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小结: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且在 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了十分正统、重要的角色。
大一统是指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中央高度集中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四、光武帝:重建汉室,光武中兴
学生:自学并思考你能给大家讲讲东汉发展的历程吗?
小结: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后来,由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
(三)课堂小结
三、拓展升华,感悟历史
刚才我们一同回到汉朝,了解了汉朝由“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再到“光武中兴”直至东汉名存实亡的百余年历史。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板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 东汉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大一统————光武中兴
汉高祖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 汉光武帝
测验题目
1、阅读材料: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2、毛泽东曾经在诗词《泌园春 雪》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诗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你能说了这句诗词中指的是哪两位皇帝吗?请你结合史实说一说这两位哪位的功劳更大?(要求理由充实,符合史实)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因此我把本课分为汉高祖、文景二帝、汉武帝和光武帝四目,一方面脉络清晰,另一方面每个皇帝的政绩一目了然。
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将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交还到他们手中。
并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需要组织小游戏,以便学生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和理解本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保证课堂的趣味性。
还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站、展示与本课有关图片内容。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感觉效果还行。